ESG 實踐方法推論
隨著全球對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限於經濟效益,還需要同時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內部治理的優化。這些挑戰可以通過一系列行動方法來解決,其中,NF XP-30-901 這一循環經濟認證標準所提出、以下介紹的七大行動提供了一個清晰的 ESG 實踐框架、有效促進企業的永續發展:
1. 可持續性採購(Sustainable Procurement)
可持續性採購是企業 ESG 實踐的基石之一。其核心目標是確保企業的採購活動在關注成本和品質的同時,還要考量資源的永續性與社會責任。這不僅涉及到選擇永續資源,還要求對企業現有資源進行有效管理,避免資源浪費,並最大限度地提升對環境的正面影響。隨著全球資源緊張,企業需重新評估供應鏈的運營,對可能的風險做出相應應對策略,以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並通過供應鏈價值分析,提升內部運營效率。
2. 生態設計(Eco-design)
生態設計是一個強調產品設計階段就應考慮環境影響的策略。通過採用多標準方法,企業可以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環境、社會及經濟指標,從而確保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這種生命週期方法要求企業不僅要考慮原材料的選擇,還要關注產品的使用階段及最終廢棄處理。這一設計方法不僅有助於降低環境負擔,還能促進企業在經濟效益、社會責任及環境影響方面的平衡,從而達成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3. 產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
產業共生是指不同企業或組織之間協同合作,通過資源共享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不僅包括能源和物料的交換,還有企業間的廢棄物回收利用。產業共生的推行能顯著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有助於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廢棄物並降低對環境的傷害。例如,一家企業的廢品可以成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材料,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還能促進社會及地方經濟的發展。
4. 功能或服務經濟(Functional or Service Economy)
功能經濟模式將傳統的商品消費轉換為服務提供,將重心放在產品的使用價值和服務價值上,而非單純的物理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這種模式有助於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生成,降低對環境的壓力。通過提供替代商品的服務,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並能幫助消費者提高對產品的使用效率。此外,功能經濟模式也能改善地方經濟,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從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 負責任的消費(Responsible Consumption)
負責任的消費強調消費者和製造商在產品生命週期中所承擔的責任。企業在此過程中應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讓消費者理解其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促使消費者作出更加環保的決策。這種溝通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社會角度看,負責任的消費有助於改善消費者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並增強企業與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之間的信任。
對於公司治理而言,推動負責任的消費能促使企業開發新的解決方案,提高資源的管理效率,並最終提升品牌價值。通過積極引導消費者進行環保選擇,企業能夠創新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和服務,推動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進而提升運營效率,實現企業長期發展。
6. 延長使用期限(Extension of Duration of Use)
延長產品使用期限有助於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並降低對環境的壓力。隨著使用期限的延長,企業能夠降低資源消耗,並減少製造新產品所帶來的碳足跡。這一行動同時有助於提升當地勞動力市場,因為需要更多的維修與保養服務。隨著產品使用年限的延長,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增多,促進了當地技能的發展,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這也有助於增強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提升顧客忠誠度。在治理層面,當企業能將產品的使用年限延長時,它能夠更高效地配置資源,增加其市場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7. 有效管理材料或報廢品(Efficient Management of End-of-life Products and Materials)
有效管理廢品或報廢品是企業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關鍵策略之一。這一行動可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促進廢料的回收與再利用。通過對報廢品材料的回收利用,企業能夠減少對環境的壓力,並降低處理廢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一過程不僅減少了資源浪費,還能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區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在管理這些廢料時,不僅建立了科學的回收處理系統,還提升了內部治理結構,推動資源管理整合與科學化。
綜上所述,透過七大行動,企業能夠實現環境、社會及治理(ESG)三大目標。這些行動有助於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達成對環境的保護、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內部治理結構的優化。
ESG 管理系統的發展過程
在企業推動 ESG(環境、社會、治理)管理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系統成為成功的關鍵。
▲ ESG 管理系統的發展過程。
前提分析是推動 ESG 的首要步驟。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確定企業在推動 ESG 時所需考量的內外部環境因素。參與 ESG 推動的第一步就是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機會及外部規範進行清楚的了解。例如,金管會對於 ESG 報告的要求,以及企業自身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面的挑戰,都應成為前提分析的一部分。這些因素將作為推動 ESG 的基礎,並協助企業確定未來的策略方向。
接下來是發展企業的永續願景。ESG 的核心在於其六大構面:透明治理、環境保育、淨零排放、社會參與、資源永續及循環經濟。企業的願景應涵蓋這些重要領域,並且要針對企業所處的產業及特定挑戰進行具體化,確保每一個構面都能得到有效實施與監督。例如,碳排放的減少不僅僅是減少能源消耗,還應涵蓋採購及產品設計的可持續性。
在確立願景之後,企業應該根據七大行動領域建立其永續策略,並透過這些策略來開展每年的專案,並根據每個專案的成效,來衡量 ESG 的實踐成果。這些專案的制定不僅要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也應該具備可操作性、確保可在具體的管理框架下實行。永續策略的基礎則是形成具體的政策與目標,這些政策與目標將成為 ESG 管理系統執行的原則和方向。每年企業都應該根據當年的情況,設定不同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的設定將來自於六大構面及七大行動領域。這樣不僅能夠確保 ESG 目標的連貫性與系統性,還能夠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和改進。為確保策略落實,企業需要對每一個 ESG 行動領域進行具體的專案規劃,並訂有清晰的 KPI(關鍵績效指標),以量化方式檢視每年在 ESG 領域的成效。
專案管理不僅是確保每個專案能夠按計劃執行,還涉及對多個專案的綜合管理與協調,確保資源得到有效配置,並且每個專案的進展都能夠達成預定目標。專案組合管理的重點在於創新管理與風險控制,對於確保整體 ESG 策略的執行有重要的作用。
為了推動 ESG 專案,強有力的組織與領導是必不可少的。企業需要建立一個具備跨部門協作能力的專案管理團隊,並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其管理效率與決策能力。組織中的每一個部門和領導人都應該了解並支持企業的 ESG 策略,確保整個團隊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控管與檢討是 ESG 管理中持續改進的關鍵步驟。企業應定期對專案進行回顧和評估,檢視 ESG 策略的執行情況,並根據檢討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這一過程不僅能夠發現問題,還能夠幫助企業在日後的推動中避免重蹈覆轍。
在推動 ESG 管理的過程中,持續創新是成功的關鍵。創新過程需要系統化的管理方法,確保每個階段的成果能被有效開發、保護及導入市場。構想管理是創新流程的起點。這一步驟包括過濾和檢討構想,並確定優先順序。隨後,這些構想會轉化為具體的專案,並在專案發展中實現預期成果。專案成果經過保護與利用,可以寫進 ESG 白皮書,進而獲得著作權保護,保證其成果的合法性和持續利用。最終,這些專案成果將導入市場,轉化為具體的永續成果,這些成果將被納入 ESG 報告中,並對外公開,接受社會與市場的評價。
▲ 系統化持續創新示意圖。
ESG 管理系統的永續架構
為確保 ESG 目標的達成,企業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化的 ESG 管理架構,這一架構不僅包括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承擔,也要求企業在治理層面上達到透明和高效。這個系統可以像 ISO 標準一樣,具有明確的結構、流程和評估機制,確保每年都能持續創新和改進。
ESG 管理系統的建設,首先來自於科技進步、法規變化、以及內外部環境分析的輸入所啟動。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企業需要快速適應這些變化以維持競爭力。法規方面,金管會等監管機構對企業在 ESG 方面的要求日益嚴格,這使得企業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合規管理。此外,企業還需考慮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包括股東、員工、消費者和社會公眾的需求與看法。這些外部與內部因素,將共同塑造企業的永續發展構想,促使其形成清晰的 ESG 願景與策略。也就是說,這些法規為企業的 ESG 實踐提供了法律框架,企業必須依此進行合規運營。因此,企業要根據這些法規制定具體的願景和策略,並將其納入企業的長期發展計劃中。這一策略必須在各個領域,尤其是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方面進行細化,確保每個部門都清楚自己的 ESG 責任。
其次,我們需要確定清晰的專案管理步驟與能力要求。這包括專案創新的流程設計、專案能力資格的認證以及作業指導原則等等。每個專案都應該設立具體的績效指標,以衡量專案的實施效果並進行追蹤。這些指標幫助企業進行專案的優化與調整,確保每一個 ESG 專案都能夠有效推進、達到預期成果。為確保專案行動的落實,執行記錄、結果衡量是重要的基礎手段。執行記錄能夠幫助企業追蹤專案的實施進度,而結果衡量則是對專案效果的評估,通常會進行績效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進行必要的改善行動、確保專案在未來實施中,達到更好的成效。
ESG 管理系統的關鍵在於持續的改善與創新。企業的專案和創新成果應定期進行評估與成熟度測試,這不僅有助於提升 ESG 專案的成效,還能確保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進步。將這些評估結果反映在企業的 ESG 報告中向市場和社會揭露,可做為展現企業永續性創新表現的最佳證明。ESG 管理系統的永續架構是一個循環改進的過程。透過此過程,企業不僅能達成短期目標,更能在長期內推動持續的創新與成效提升,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
HOT 熱門文章
【法律專欄】2022-10-11
【驗證技術通報】2024-12-17
【驗證技術通報】2025-02-27
【企業驗證訊息】2025-04-17
【管理極短篇】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