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76
發布日期:2025-08-19
閱覽人數:26
氣候變遷因應法與自願減量專案介紹(下)

三、自願減量專案與法令規範

(一)「先期專案」、「抵換專案」與「自願減量專案」區別

1. 回溯早年為了鼓勵及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曾分別先於 2010 年推行有「先期專案」(法源為「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以及 2015 年至 2023 年間推行有「抵換專案」(法源為舊的溫管法授權訂定的「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然而法令已更新,該兩案除原有舊案外,現在都不再受理新案了。


2. 為了持續加強、鼓勵事業及各級政府自願減量,現行專案是依氣候法第 25 條授權訂定之「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所推的稱之為「自願減量專案」。本專案除參酌國際自願減量機制原則外,同時為能有效順利推行,特別簡化作業流程,復將取得減量額度後可移轉或交易,一併納入配套,藉此擴大執行效果。


3. 又上述三者是否可以在碳權交易所交易而言,依據「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明訂目前可交易、拍賣減量額度者包含「自願減量」及「抵換專案」兩種,早期的「先期專案」屬溫室氣體管理法施行前的減量措施,因此只能以協議交易方式進行,不會於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或拍賣。


4. 另現行與「自願減量專案」同時期所推的尚有「增量抵換」(法源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兩者入法正宣告台灣已邁入排碳有價的時代;而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自願減量專案」(即碳權)申請程序較為嚴格,可在碳權交易所交易或拍賣,但「增量抵換」審核機制較為簡便,故僅能用於開發案的環評抵換。


(二)自願減量專案的減量額度如何計算

減量額度計算基礎,係先以尚未執行自願減量專案之前,即平常營運的狀態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再減去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後,排放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實施專案所減少的排放量,而此減量績效可向環境部申請認可並取得「減量額度」;所謂「減量額度」,即國際稱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坊間則視為「碳權」之一,是可移轉或交易的,同前述,當然也形成了國際間減量的誘因機制。


(三)自願減量專案申請資格與作法

申請者只要符合管理辦法得執行自願減量專案者即可提出申請,惟欲申請自願減量額度,應依環境部認可之減量方法撰寫專案計畫書,並判斷採用之減量方法是否需先由查驗機構(可至「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查詢具資格之查驗機構)進行確證,於完成後再向環境部申請註冊,若註冊通過且執行專案後之減量實績,復經查驗機構查證及環境部審查通過者,即可取得減量額度;至於如何「註冊申請」、「額度申請」、須檢附何種文件及細部說明如後,有關範例與指引則可至環境部網站下載。


(四)自願減量專案第一階段之「註冊申請」須知

1. 申請者引用符合環境部認可之減量方法研擬自願減量專案計畫書,並視環境部指定之該減量方法查驗作法,如須執行確證作業,則應選擇環境部核可之查驗機構進行計畫書確證;只要該計畫書經查驗機構確證通過後,申請者得檢附下列文件向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提出註冊申請,一經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審查通過後,即完成計畫型自願減量註冊。


2. 須檢附文件如下:(有關範例與指引可至環境部網站下載)


(1)申請書;(2)經查驗機構確證之專案計畫書;(3)查驗機構出具之確證總結報告;(4)減量成效計算表(含計算公式及應用數值);(5)向國外機關(構)申請註冊通過之相關文件或未重複註冊切結書;(6)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文件。


(五)自願減量專案第二階段「額度申請」須知

1. 專案完成註冊後,依照註冊通過之專案計畫書執行專案進行監測,並依實際監測結果計算減量績效且提出監測報告書,此外,應選擇環境部審查通過的查驗機構進行監測報告書查證;又監測報告書經查驗機構查證通過後,申請者得檢附下列文件向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申請減量額度。


2. 須檢附文件如下:(有關範例與指引可至環境部網站下載)


(1)申請書;(2)經查驗機構確證之專案計畫書;(3)查驗機構出具之確證總結報告。(4)專案邊界涵蓋參與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者,應檢附溫室氣體減量無重複計算之相關證明。(5)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文件。


四、結語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政府悉依新的「氣候法」,更據以制頒「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等相關法令,用以鼓勵並引導各事業單位,積極投入減量行動,各事業單位不應視為法令負擔,而是應把握其所推的方案,積極參與「自願減量專案」,不僅能為氣候危機盡一份責任,更有助於提升事業的環境形象、品牌聲譽,並可能創造潛在的經濟效益與永續競爭力。最後謹建議,本文以上所介紹的方案及內容細節,各事業單位未必皆熟知相關作法,但又勢在必行,為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建議均可透過政府核可的專業查驗機構或顧問公司,協助事業加速完成各專案的規劃與執行,以花最小的費用完成最大的效益。


參考資料:

一、全國法規資料庫

二、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 年)

三、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及相關網站資訊

四、環境部新聞專區及自願減量專案介紹等文章

五、ESG 遠見、天下雜誌刊載有關 2050 淨零排放、碳費徵收重點及邁入排碳有價時代等文章

上一篇:上市上櫃公司職業安全之保障(下)
下一篇:2025 年 ESG 永續報告書年中回顧 — 全球永續趨勢與政策進展總結(下)
月刊專欄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