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S S2 號準則源於 TCFD 指引,必須與 S1 號一起使用。S2 準則亦以投資人角度,揭露與氣候相關的實體風險,例如極端天氣的嚴重程度增加導致乾旱或淹水機率上升;或是轉型風險,例如政策法規要求揭露碳排放量,或是低碳技術帶來新興市場的機會等。
▲ 資料來源:國家環境研究院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查驗人員訓練班課程資料,作者整理繪製。
IFRS S2 聚焦氣候相關主題揭露
IFRS S2 採納了 TCFD 的建議,但存在一些不同之處。首先,S1 跟 S2 是要一起使用的;它以 S1 為基礎,要求揭露與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特定行業資訊。以往參照 TCFD 建議時,每個行業都一樣地評估 17 個氣候風險和 20 個相關的氣候機會;但再導入 S2 之後,更需要以行業出發來思考、配合該行業的 SASB 標準做揭露。
參照 S2 準則,企業會知道如何鑑別並揭露與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重要資訊。S1 則幫助企業確定如何做到。企業須對氣候相關轉型過渡計畫、評估企業根據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調整策略、業務模式和營運的能力;瞭解企業價值鏈中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會;氣候對企業業績和前景的影響。包括企業的轉型規劃、適應能力以及氣候風險在價值鏈中的表現;亦即上、下游及其他合作夥伴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機會。例如在電子零售或電子組裝業,需考量廠房所在地理是否存在水、旱災風險;或是考慮全球布局的運輸過程中,是否存在氣候相關的運輸風險,並說明企業將如何因應。另外,S2 規定了所提供資訊的品質特徵,例如:資訊須具相關性並如實呈現,即報導實體、期間和邊界、資訊關聯;如何處理估計和差錯的變化;關於判斷、假設和估計的揭露、何時匯總和分解資訊要求、揭露商業敏感機會時的重點豁免,及與法律法規的相互作用等等。
以碳費開徵這個轉型風險而言,公司須評估其影響、須準備的碳費支出。若公司是排碳大戶、以碳費每噸 300 元而言,公司可能須要準備高達 1 億元的碳費支出。公司因此必須將此風險納管,例如評估導入再生能源,投資綠電或取得相關憑證等不同方案的投報率等;因此 IFRS 導入後,未來企業在制定策略時,須評估重大議題且財務化。
S2 要求企業提供已設定的氣候目標的資訊,如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計畫,包括:策略和決策;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對企業財務業績、財務狀況和現金流的當前、預期影響;利用與氣候有關的假設情境評估企業氣候韌性。揭露企業範疇一、二、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有助於計量和揭露排放量的相關指南、基於特定行業的常見業務模式和活動相關的行業指標。
企業財報符合 IFRS S2 要求的指南
ISSB 也制定了應用 S2 時必須使用的補充指南,以及準則各方面內容的說明性指南和示例。企業在揭露時,須先確定其價值鏈,包括邊界、範疇及報導期限等基本資訊。這些資訊能幫助企業更好地說明其價值鏈上哪個環節對永續發展有影響;例如委外加工承包商或包材合作夥伴等。此外,須進行內、外部營運條件的分析,找出哪些環節對企業永續發展的影響特別重大。並且報告中應包括報告實體、報導期間、邊界及參考資料來源;說明依循的準則和使用的方法、資料來源、可能存在的預估或統計差錯、信心區間等,確保詳盡、無遺漏。準確度和品質也很重要。未來這些資訊將與受法律規範的財務報表結合,企業在法律面的挑戰也隨之增加。尤其金融業在範疇三的揭露要求較高。再者企業還須明確氣候治理策略,例如與 2050 淨零目標相關的短、中、長期措施。
情境分析在 IFRS S2 指南中佔有重要地位。企業可考量適切運用 IPCC 及 IEA 等機構的資料,進行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的評估,確保在面臨極端氣候情況時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這樣的情境分析能幫助企業了解在氣候條件惡化時,營運是否會受影響,例如是否會影響到工廠或供應鏈。TCFD 的最終目標是氣候相關的財務揭露,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管理。依 GHG Protocol(Greenhouse Gas Protocol)標準中提出的範疇一、二、三,企業須說明其溫室氣體排放的管理,包括各別範疇的減量措施和管理指標。金融業在這方面更需要關注,因為企業的排放數據會影響金融業的投資決策。
綜上所述,IFRS S2 標準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指導框架,幫助企業進行永續財報揭露。企業須明確其價值鏈及重要環節,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及情境分析,確保在面臨極端氣候情況時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企業須注意揭露資訊的準確度和品質,以符合法規要求,並確保在範疇一、二、三的揭露中提供詳細的管理措施和指標。透過這些措施,企業能夠更好地管理其永續發展,並向投資者提供透明、準確的永續資訊。
從 GRI、SASB 進入 IFRS S1、S2 時代的因應
台灣金管會證期局自去年 8 月開始,逐步公佈永續揭露準則與國際接軌的藍圖。這一藍圖展示了其詳細的工作時間表,包括成立專案工作小組和草案翻譯等工作。今年,台灣仍在進行準則的翻譯和意見徵求,並計劃於 2026 年開始首次資訊揭露,目標是 2027 年將財務報表與永續資訊結合的年報。首批適用 IFRS S1、S2 永續準則的公司是資本額在一百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共計 119 家。導入計劃將逐步擴展至所有上市櫃公司,預計自 2029 年起全面採用 IFRS。
在過渡期內,企業須應對新報告模式所帶來的挑戰,包括行業相關準則、價值鏈、企業氣候風險和機會等問題。IFRS 的揭露原則旨在推動管理與行動,並為 2050 年淨零目標奠定基礎。金管會證期局已整合了大量內容,從財務資訊到未來展望,涵蓋了各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SASB 的出現使得非財務指標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尤其是與 2050 年淨零目標相關的減碳目標。這些非財務指標通過轉換成財務重大性的語言,將會出現在未來的年度報告中,結合了 IFRS 永續準則與原有財務報告。
GRI 2021 年的改版引入了雙重重大性,除了財務重大性,還包括企業營運對環境的影響。例如,碳管理可能導致企業支出的增加,這須要企業在永續年報中詳細揭露其管理行動和影響。這些揭露不僅包括數字,還包括管理思維、管理架構和治理角色等方面,確保投資者能夠全面了解企業的永續發展策略。
永續報告書是公司對外揭露的一個重要管道,透過 GRI、TCFD 和 SASB 準則揭露其營運活動對於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而隨著 IFRS S1 和 S2 草案的逐步完善,台灣企業應提前了解並準備這些變化,以在未來幾年順利過渡到新的揭露模式。IFRS S1、S2 的實施將提升企業的透明度,並通過揭露實現更高效的管理。最終目的是將財務數字和非財務指標結合,讓投資者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更清晰的預期,並推動企業邁向 2050 年的淨零目標。
首先,企業在進行永續資訊和財務資訊揭露時,必須明確揭露的目的。如果目的是向外界清晰說明企業的永續績效,那麼就須採用永續架構來進行重大性判斷。以 GRI 準則為例,它提供了一套方法來分析和判斷哪些議題對企業具有重大性。通過這些分析,企業可以使用相關的指標來展示其管理績效。例如,在化工業中,環境管理和職業安全衛生可能是重要的永續議題。
對於財務影響的判斷,則須參考 SASB 行業準則。例如,如果考慮到職業安全衛生問題,企業須要評估員工是否受傷以及工時損失的情況。這些數據可以進一步轉化為財務信息,如損失工時對財務的影響。傳統財務報表中可能不揭露這類永續相關的資訊,通常只包括員工薪資和福利等基本數據。然而,通過重大性分析,企業可以確定職業安全衛生和碳排放量等議題的重要性,並將其納入永續年報。在揭露過程中,每個主題的揭露必須詳細交代人事時地物,並且要遵循 TCFD 的架構,包括治理單位、策略、管理和執行等方面。
企業需要明確其治理架構,確定誰負責策略制定,誰負責管理和執行,並採用適當的管理方式來處理這些議題。這樣,外界的利害關係人、投資人和讀者才能清晰地看到企業在管理這些議題方面的進步或退步,最終體現出績效。
未來,我們可以預見更多企業會開始進行行業探索和揭露。在今年導入 IFRS 的背景下,明年或甚至今年下半年,企業將會更加積極地進行永續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思考其揭露的目的是什麼,確定重大性議題並選擇合適的揭露指標,從而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IFRS S2 中的行業基礎施行指引對化學產業有詳細的揭露要求。化學產業,代號 RT-CH,涵蓋有機和無機原料轉換生成的超過七萬種不同產品,如基礎化學品、農業化學品和特用化學品等。在永續報告中,這些企業須揭露多項環境和管理指標。首先是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全球總排放量和在台灣總量中的百分比,並詳述減排措施。其次是能源使用,涵蓋來自電網、再生能源及自行生產的電力。水資源管理則分為總取水量、總耗水量及對區域用水的影響,並須說明降低社區用水衝擊的措施。
化學產業的永續揭露還須涵蓋行業特定指標。例如,化學品常作為半成品或成分,因此在設計階段須提高資源轉換效率,減少浪費。以電腦為例,零組件設計須考量減少螺絲和卡榫使用,以降低組裝步驟。企業須揭露這類設計的產品總收入並轉化為價值。同時,活動指標如產品設計對於使用階段的效率也須具體說明。這些揭露內容通常出現在現有 ESG 報告書的附錄中,但隨著 IFRS S2 的實施,企業須更加詳細地說明管理方式、政策、策略及管理指標等,確保揭露內容全面且具體。
過去,企業在永續報告中僅將一些環境指標列為附錄,並非詳細說明管理過程。例如對於水資源管理,企業須揭露水壓情況、資料獲取方式及對民生用水的影響等。在 GRI 準則下,企業須揭露相關內容,但未來隨著 S2 導入,企業須更加詳細地說明管理架構,包括誰來管理、如何管理、政策和策略等,並提供具體管理指標。
整體而言,化學產業在 IFRS S1 與 S2 要求下的永續財報揭露,須涵蓋從環境影響到具體管理措施的各個方面。企業須詳細說明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和水資源管理等環境指標,同時在設計階段提高資源轉換效率並揭露相關產品收入。此外,隨著 S2 的實施,企業須更加注重詳細揭露管理過程和策略,確保報告內容全面且具體,從而提升永續發展中的透明度和管理效能。
接軌 IFRS S1 與 S2 永續準則:揭露要求與展望
在接軌國際 IFRS 永續準則的過程中,金管會證期局去年發布的新聞稿對於揭露內容有四個重點:首先,要從 IFRS S2 開始,優先導入氣候相關議題,遵循 TCFD 架構。上市櫃公司須在 S2 下揭露氣候風險與機會,特別是行業相關的重大主題,並以 PDCA 循環展開管理。此外,揭露資料須以合理可佐證的方式呈現,不須過度投入成本。對於溫室氣體範疇三,可參考未來的估算指引。企業須計算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營運的影響並舉例說明財務影響及減碳措施。第三,企業揭露時須結合自身技術、資源和能力進行財務分析和情境分析。目前允許質性揭露,但未來仍需財務化。第四,第一年揭露時可暫時豁免溫室氣體範疇三,但未來仍須說明產業鏈對氣候議題的影響。最後,報告書須呈現管理結果,形成完整的管理流程。
導入 IFRS S1 和 S2 有助於提升台灣上市櫃公司及資本市場的國際能見度。近年台灣公開發行公司的治理評鑑表現在亞洲的排名已因此大幅提升。這些努力不僅改善公司治理,也吸引更多國際永續資金投入。國際機構發行的 ESG 基金對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投資金額正逐步增加,反映台灣市場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2029 年,當台灣所有上市櫃公司全面接軌 IFRS S1 和 S2 永續年報等國際準則時,將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符合國際投資人的需求並講述相同的國際語言。
延伸閱讀:
HOT 熱門文章
【零碳快訊】2024-02-06
【反貪腐專欄】2024-05-06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4-09-02
【專欄文章】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