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56
發布日期:2024-01-23
閱覽人數:29
全球化的永續循環經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 2022 年全球垃圾產量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數據,每天有 800 萬噸塑膠傾倒到海洋中、每年僅水泥生產就產生 15 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超過 3.25 億輛汽車的排放量。就目前全球資源使用程度來預估,若製造商持續用「開採、製造、使用、丟棄」的線性經濟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垃圾產量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 2050 年翻倍,將提前消耗 2050 年前的安全碳排放量。


社會的經濟活動攸關世界存活。依據英國學者對循環經濟的研究(圖 1),社會的存亡取決生態限度內的經濟活動,而經濟是重組社會的工具,也是實現永續環境的手段。我們的目標不是純粹的「經濟」努力,而是以循環的經濟活動來實現永續社會及永續環境,「循環經濟」一直是被我們忽略該有的經濟活動。

▲ 圖 1. 經濟為組織資源的工具,用以維持或強化社會福祉、環境品質和經濟繁榮的目的。(Velenturf and Purnell, 2021)。


《產業生態學報》表示,循環經濟可為聯合國的許多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包括水、能源、經濟成長和氣候變遷。透過材料和產品管理協議以及價值鏈管理來平衡全球的消費性電子工作,實現公平廢棄物和消費性電子負擔分配,將催生產品或主要零件(如電池)之問責制及供應商盡職調查。例如,預計在 2026 年施行的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已於 2023 年 10 月試推行,要求進口到歐盟的產品需進行碳排放量申報,必要時須繳納「碳關稅」,CBAM 如實增加並呈現企業的「碳成本」,合法化循環經濟,使其成為一公平貿易。


現代化城市和產業轉型治理及金融創新都需找出解決方案,特別是水、能源、食品、流動性和建築等。透過第三方進行產業驗證除了能克服國家間資源及行業不同問題,且能迴避地區性政治敏感問題。目前國際標準有針對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的 ISO 14064-1,更有針對產品和服務的 ISO 14067 碳足跡評估,以及循環經濟規範 NF XP X30-901。在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社會,生態衝擊及原料開採問題嚴重,企業需更積極關注國際規範及政策來因應產業轉型。

上一篇:論經營權爭奪戰(下)
下一篇:布局永續先機:ISO 46001 水資源效率管理關鍵新知(下)
月刊專欄

HOT 熱門文章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