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軍工產業」緣起於 1965 年籌備成立中山科學研究院開始,發展迄今已 58 年,2016 年起因應「國際局勢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國家政策積極推動國防軍工產業自主發展,並希望能藉由提升國防科技,轉化軍民通用研發成果,促進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達成以國防帶動產業發展之目標。經觀察與統計近 5 年國防預算有關軍事投資,在政策推動之下國防資源釋商執行金額逐年增加,2022 年達到新臺幣 1,730 億元。今(2023)年 9 月國防部出版的《中華民國 112 年國防報告書》提及有關國防預算編列 4,092 億元,其中軍事投資 970 億元,國內採購(產製)721 億元,對外採購(含對美軍購)249 億元,國防自主占比為 74.33 %。」乍看之下軍工產業這幾年在國家政策強力推動之下看似前程似錦,可是試想如果國家政策改變,相關產業是否能繼續發揮既有成果與光景呢?本篇主要就是介紹與說明「AS 9100 航太品質管理系統」不單單僅是侷限於航太產業,也適用於一般軍工產業,協助企業營運管理與永續經營。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 112 年國防報告書。
軍工產業的定義
首先定義甚麼是軍工產業?2019 年 6 月行政院頒布「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其中第 3 條第一款針對關國防產業及軍品的相關定義「國防產業:指以國防需求為目的,從事研發、產製、維修國防與軍事用品之國防科技工業及相關產業。軍品:指國軍執行國家安全與國防目的直接相關並符合軍用規格之武器、彈藥、作戰物資及可供軍事用途之軟硬體。」舉凡用於軍事目的的裝備,如陸軍的槍械、火砲、飛彈、載具,海軍的船艦、潛艇,空軍的戰機、運輸機等都屬於軍事裝備。另外也可以依使用區域概略分類為「地面武器裝備」、「水面載具、裝備與武器」、「水下載具、裝備與武器」、「航空載具、裝備與武器」、「飛彈發射系統」及「資訊設備」等。另「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Taiwan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W,DIDA)」則大致區分為「航太、造船、資安與國防後勤」等 4 個小組,目前會員有 57 家國內企業及法人機構。綜合上述於國防或軍事用途上有直接效用之各種裝備、補給品及必需品等有關的產業,都可泛指為軍工產業。
▲ 圖片資料來源:2023 年潛艦國造命名暨下水典禮/中華民國總統府。
軍事裝備的需求特性
軍事裝備,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在國防與軍事用途(承平時期亦可執行災害救援)方面的裝備,因應戰場環境與任務需求複雜多變,各類軍事裝備不論規格或型式也幾乎都是特別設計與訂製,對於產製品質,相較於一般民生用途,要求標準當然就嚴格很多,主要目的不外乎就是必須要具備能在戰場複雜環境下操作,據以保護戰鬥人員且又能發揮最大戰鬥效能,並能保持裝備妥善,以達成作戰任務需求之目的。也因此軍事裝備可以說都具有「獨特性」,不易與一般民生裝備結合共用。軍工產業如果沒有持續獲得軍備需求購訂單,其生產線幾乎很難持續維持,以 2007 年正式公開的經國號戰機為例,初始訂單 250 架,後因國際情勢及國防軍備政策改變,總產量減為 130 架,最後導致相關生產線中止、專業人才流失等問題。所以軍工產業如何開發商源以確保永續經營,也是當前軍工產業必須審慎面對的問題。
國防產業專長領域資格認證
依據 2019 年 6 月發布施行之「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目前軍品大致可以區分為「軍品」及「列管軍品」。另該條例第 4 條「依我國法律設立之國內法人、機構或團體得向主管機關申請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由公正第三方依國防產業專長領域項別實施級別評鑑,區分為「甲級、乙級及丙級」。主管機關(國防部)對完成級別評鑑廠商執行國防業務相關人員、設施(備)、資訊系統及安全有關之事務,實施安全查核,符合查核基準者,再核發該國防產業專長領域項別之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合格證明。此條例設立除建立合格商源資訊,提升軍品生產的研發、生產及維修能力,從而確保國防安全,並藉民間能量來充裕國軍後勤資源。此認證為國防部在軍品監管方面重要舉措,也是鼓勵軍品企業進行管理提升的一種方式。「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是極嚴格的認證標準,對企業的技術水準、資訊管理、產品品質、生產環境及組織誠信等多個面向,都有嚴格要求,且需經國防部及公正第三方來進行評估與審核,通過後才能獲得認證證書。此認證標準不僅展現了國防部對軍品品質的嚴格要求,也為廠商提供了一個提升自身質量管理水準的機會。
為了鼓勵與推動認證,該條例第 9 條第 1 款「主管機關及經濟部應以推動符合國外原廠認證之國內認證制度為目標,在未達成目標前,應協助合格廠商取得國外原廠認證」、第 2 款「主管機關及經濟部應輔導合格廠商拓展軍品之海外銷售市場,並協助其依規定申請辦理推廣貿易業務補助」、第 10 條第 1 款「主管機關及經濟部應鼓勵外國廠商與合格廠商進行產業合作與相互投資」、第 2 款 「主管機關得媒合政府、民間基金或創業投資事業共同投資具研發、發展潛力之合格廠商」。從條例可以看到,通過「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與投資授權支持,例如在軍品採購和招標方面的優先獲得權,以及獲得國家的資金支持…等。除此之外,通過認證還可以增強企業的技術能力與管理水準、提高產品品質與安全性、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與技術水準、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並開拓更廣泛的市場。但據「時報資訊」2023 年 5 月 25 日新聞,國防部自 2021 年 8 月起迄今計核發 10 家廠商、67 張合格證,顯示通過審認的廠商仍屬少數。
小結
政府為了推動國防軍工產業自主發展政策,除了法制化也搭配合格認證,針對合格廠商給予優惠配套,但推行迄今僅核發 10 家廠商、67 張合格證,顯示國內軍工產業對於國防產業合格認證仍有極大努力空間。
參考來源:
● 全球最危險之境台灣軍工供應鏈解密(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SSI/2023/topic_military/index.html
● 【社論】落實國防自主厚植整體防衛能量 https://www.ydn.com.tw/news/newsInsidePage?chapterID=1570477&type=forum
● 淺談國防工業自主、軍購與國家安全之關聯 https://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1/m1060810-a.htm
● 專題》拚國防自主,哪些廠商已躋身軍工產業 https://technews.tw/2022/11/28/which-manufacturers-have-entered-the-defense-industry/
● 台灣國防產業發展協會 https://www.twdida.org.tw/about.php
● 銳傳媒/強化軍品監管 軍工業廠商承攬標案須經資格級別認證 https://reurl.cc/r6zbjk
● 時報資訊/《政治》打造國防產業供應鏈 核發 10 廠商 67 張合格證 https://reurl.cc/XmOrb3
● 「展現國際級品質水準,提升產品總體競爭力─中科院院資通所通過 AS 9100 航太製造品質管理系統驗證」新聞參考資料 https://www.ncsist.org.tw/csistdup/news/NewsPublishDetail.aspx?PostNo=15166
● AS 9100 航空品質系統介紹/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https://www.mirdc.org.tw/FileDownLoad/Proseminar/201782291519194.pdf
延伸閱讀:
HOT 熱門文章
【企業驗證訊息】2022-05-11
【財稅專欄】2022-07-28
【專欄文章】2024-12-25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法律專欄】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