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反思的管理人很難看清大局,做出對的決定。管理人應該定期排出反思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今天,企業變得越來越複雜。高壓力高風險的大環境中,很多管理人只能馬不停蹄地參與各個活動,做出無數決策,因此犧牲深入思考與反思的時間。然而,抽出時間安靜反思可使管理人對創新、策略與執行有更好的洞見。
進行反思,這需要靠紀律、練習與結構才能辦到。若能例行性排出時間安靜思考,必定能讓管理人獲益良多。
批判性思考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並達成某個結果。反省性思考可強化我們界定問題、尋找意義,與辨識模式的能力。反省性思考與批判性思考是對立的;其中一個啟動時,另一個就會停止。管理人需要進行批判性思考以解決當下的挑戰,同時要進行反省性思考,釐清大局,並想像尚未被發現的機會。
重大挑戰之一,是逃離忙碌,抽出時間反思。忙碌的人該如何抽出時間反思,並從中獲得最大益處?以下三個元素可以幫助管理人進行反思:
1. 結構與日程表
管理人的日程表應該定期排出反思的時間,並嚴格執行。
2. 可信賴的對話夥伴
反思的前提是內省與誠實,但管理人很難在日常活動中展現這些特質。為了要激發客觀的反省性思維,管理人可以找一個他們信任的夥伴進行對話。這個夥伴對產業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而且是管理人能夠自在且坦率對談的人。
3. 起催化對用的對話
單純的執行管理人關心的議題,難以引發反省性思考。將截然不同的思維與課題帶入對話中,這些不帶成見的新資訊可以刺激管理人的思考。
【 取材自 EMBA 世界經理文摘 】
HOT 熱門文章
【專欄文章】2024-12-25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17
【法律專欄】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