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標的績效是什麼?如何衡量?
ESG 是 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這三個指標的縮寫,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指的是衡量公司或企業投資的可持續性及其社會影響的三個核心因素。這些指標有助於更好地確定公司未來的財務業績。
ESG 是近年來機構投資人選股的重要指標。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ESG 的三個英文字分別代表了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和公司治理,從這三個面向衡量企業永續經營的能力,也可以說是衡量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一種標準。ESG 跟綠色永續(Sustainability)投資有關,近年來全球越來越多投資人會透過 ESG 分數高低作為選股的考量,市場逐漸認同 ESG 因子與企業長期成長潛力有緊密的相關性。因此,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永續投資觀點及數據納入自身傳統投資流程。ESG 是一種企業責任、永續投資的概念,投資人用 ESG 分數來衡量一間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認為這個分數能衡量企業的外部風險,看出一間公司未來績效。透過全面性接觸更多相關 ESG 投資風險、機會的數據觀點及專業知識,有助於全方位投資人的投資決策。
ESG 的意涵:
● 環境永續(Environmental):包含能源使用管理、氣候風險、天然資源稀缺、污染及廢棄物等主題以及環境相關投資機會等。
● 社會參與(Social):包括勞工問題及產品責任、資訊安全等風險以及利益相關者異議勞工問題,或是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行銷管理、資安隱私權維護等。
● 公司治理(Governance):公司治理與行為的各種議題,像是董事會素質與成效,及公司治理、行為相關議題、風險管理、商業道德、供應鏈管理等等。
ESG 就像是個風險評估的方式,用來評估一間公司外部風險高不高,若公司營收成長率很高,但都是因為壓榨勞工、污染環境來達到目的,ESG 分數就會很低。ESG 評等低的股票績效表現會較差;而 ESG 分數較高的股票,長久投資下來才會獲得較穩定的報酬率、得到較好的回報。此外,永續發展議題也足以影響企業的長期財務表現。因此將這些考慮要素進一步納入投資研究、投資組合,就長期投資項目而言,將有助提升風險調整後的報酬。
什麼是 CSR?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 CSR)就是企業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光只是替股東賺錢而已,還要對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有所貢獻。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指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增加利潤。」而且,「如果企業投入資源贊助慈善事業,就等於是阻止個別股東自行決定應該如何處置他的錢。」。全球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自然環境面臨愈來愈嚴重的破壞,資本主義過度發展讓企業長得愈來愈大,跨國大型企業擁有的資源與能力, 甚至超越許多政府。這都凸顯出企業不光只是提供就業機會與創造財富而已,對環境、社會永續的發展,都能夠、也應該扮演更正向積極的角色。
企業不只是獲利的工具,更應是負責任的公民。未來的領導級企業,不只是商業世界的領導,也將會是社會的領導力量。沒有落實 CSR 的企業,很難再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亦可說 CSR 儼然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CSR 與 ESG 的關係
CSR 的領域廣大,可用 ESG 原則來看。當代 CEO 要面對的關鍵問題,除了獲利之外,更要回答:公司的存在是否對社區有利?企業是否改善了環境?企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是否做了有悖道德的事?因此,企業為了回應不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會採用不同的 CSR 面向來加以對應,如:「公司治理」是針對股東;「環境永續」是針對環境;「社會參與」是針對社區、社群;「企業承諾」是針對員工、上下游供應商與合作伙伴、與客戶。
公司治理是指企業要以透明、公開、有效率、遵守法規等做法來治理公司,並創造獲利,才能讓企業健康且永續地經營下去。因為虧損不僅無法對股東交待,且當要照顧到其他的利害關係人,例如:員工加薪、參與公益活動時,更是緣木求魚。因此,獲利(而且是以符合法規與道德規範的方式)也是企業的 CSR 門檻之一。
近年來,供應鏈管理也成為 CSR 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企業可以對上下游的合作廠商發揮正向的影響力。台灣的科技業是國際永續供應鏈的一環,例如:蘋果(APPLE)要求供應商採用綠能,NIKE 要求代工廠保障勞工權益,都是明顯的例子。CSR 的面向很廣,該如何選擇要做哪些事?從企業本身的核心能力出發,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畢竟這是企業最擅長的事,不僅容易做出自己的特色,讓其他企業難以超越,也比較容易持續。例如:資生堂的「化妝療法」,就充分發揮其美妝專業。CSR 也會有「跟風潮」,例如:偏鄉送愛、淨灘等等都是如此。並非這些活動不好,但是如果這跟企業本身的核心職能無關,難免淪為「me too」,誰來做都一樣,反而無法突顯出個別企業的特色。就像市場競爭一樣,如果企業推出的 CSR 專案跟他人一樣,自然難有辨識度。
因此,CSR 必須與時俱進,跟著社會的發展走,能即時回應社會問題的 CSR,成效會更明顯,也會更受到肯定。例如:中國信託金控投入校園反毒活動,就是看到青少年毒品氾濫問題日益嚴重而生。傳統認為 CSR 只是捐錢的慈善活動,是有錢大企業的事,跟中小企業無關。不過,CSR 面向極廣,未必一定要花大錢才能做,而是如何從企業的核心出發,發揮正向影響力。大企業能夠揮灑的空間或許較大,但中小企業一樣能做出有特色的 CSR。
GRI Standards-永續性報告原則與標準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於 2016 年 10 月公布 GRI Standards,原 GRI G4 指南於 2018 年 7 月 1 日起不再使用,改版將永續性報告標準改為模組化架構,新的架構名為 GRI 標準(GRI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 , GRI Standards),是依據 G4 指南編修而來,在架構上有所調整。
● GRI 標準提倡的永續性報導,是組織公開報導其邁向永續發展目標之經濟、環境及/或社會負面衝擊或正面貢獻的實務做法。透過此過程,組織鑑別其對經濟、環境、及/或社會的重大衝擊,並依循全球公認的標準進行揭露。
● GRI 標準為組織和利害關係人創造共同的語言,藉此溝通和瞭解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衝擊。標準旨在提升這些衝擊資訊的全球可比較性與品質,進而使組織的透明度與當責性更加完備。
● 永續性報導提供可用的資訊,讓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形成意見,並對組織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做出明智的決定。
● GRI 標準是由一套相互關聯所架構而成的標準,已發展之標準主要是透過合併使用,協助組織根據報導原則及聚焦的重大主題以編製永續性報告書。
【 下接 2021 年 2 月 NO. 222 月刊 】
HOT 熱門文章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3-11-07
【ISO之窗】2023-03-03
【財稅專欄】2024-12-25
【ISO之窗】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