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33
發布日期:2024-12-23
閱覽人數:29
ISO 55001 資產管理系統深度解析(上)

本文將 ISO 55001 資產管理系統分為三大主軸:首先將資產進行定義與分類,接著分析案例,最後進行核心理念的探討。

 

資產的定義與分類

▲ 圖一、資產的定義與分類

 

談論 ISO 55001 資產管理系統時,首先針對資產進行定義。什麼是資產?最簡化的定義就是,對企業或組織產生潛在價值或是實際價值的物品、事物或實體。接著進行資產分類,將資產分類「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是最為廣泛的資產分類方式。「有形資產」包括實物資產、金融資產、人力資產、訊息資產等,依據這些分類可以再進行細分,例如:實物資產包括生產線、生產設備、基礎設施設備、建築物、辦公設施設備、後勤保障設施設備等;金融資產可分為證券、股票等等。「無形資產」則包括品牌、數位資產、使用權、執照、智慧財產權、聲譽或協議等。企業一般都具有「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因此皆需要進行有形與無形的資產管理。

▲ 圖二、資產分類可用「是否具有生產性」來區分。

 

進行資產管理時,要將資產進行分類、編碼,在分類的過程中也可以將資產分成三大類「生產性資產(Business assets、Productive assets)」、「非生產性資產(Non-Business Assets、Non-productive assets)」與「資源性資產(Resource asset)」。國營企業中的「資源性資產」通常包含在「生產性資產」之中,一般工業同時具有「生產性資產」以及「非生產性資產」,而「非生產性資產」並不代表無法創造出經濟價值,因此,不是以能否創造經濟價值來做分類。

 

依據 ISO 55001 資產管理系統定義,「資產壽命」即是資產由誕生到消亡的一個完整過程。衍伸到資產管理的核心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就是針對產品在各階段設計出符合該階段的管理策略。資產在生命週期中可能同時與一個或是多個組織產生潛在或是實際價值,同時也會因為時空環境的變化造成價值的改變。以清末明初的軍事武器為例,最初的價值為國防安全,戰後經歷歲月的洗禮,在產品生命週期後期執行報廢階段,亦有可能將其價值轉變為歷史文物留存。

 

資產在資產壽命中也會因為組織的價值不同而產生價值的轉變。以上海大白兔奶糖、回力鞋為例,創立之初的時空背景皆不相同,大白兔奶糖產品最初價值以「營利」為主,因為時空環境使然下收歸國有,價值轉變為「提升國民營養」。回力鞋則是以「國家需要」為最初創立的價值,其後價值朝向「企業品牌」的方向開展。亦或是政府授予「特優」、「績優廠商」等評價,也會讓資產在「資產壽命」的過程中產生不同的價值。因此,必須要理解資產在整個「資產壽命」中會對一個或多個組織產生價值,以及在一個組織之內,由不同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價值。上述這些基礎概念的建立,有助於資產管理計畫與戰略資產管理計畫。

 

資產價值-以哲學、經濟學教度來劃分

資產的價值是由企業及其相關組織依據組織目標而訂定。可以分成有形價值、無形價值,以及財務價值與非財務價值。

 

以哲學與經濟學角度來解讀,在哲學範疇中,「價值」指的是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益關係,也就是「客體的屬性與功能」,與「主體需求」之間的一種效益關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價值」可被視為公正且能夠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總額,通常也是透過貨幣制度來衡量,也就是所謂的「價格」。

 

通常資產的價值同時包含「哲學」與「經濟學」兩種價值。至於價值的訂定與價值在不同組織之間是否擁有一致性? 這答案很簡單,價值是由組織及其相關單位依據組織目標而訂定。 換句話說,資產的存在是為了組織及相關單位提供價值,資產管理的目的是資產為組織提供的價值,而非在資產本身。 總而言之,資產管理的最終目是為了追求資產價值最大化。

 

資產管理-風險控管、PDCA 模式是關鍵

「資產管理」的概念是組織利用資產實現價值的協作活動。因為是協作活動, 組織必定要協調各方面因素而形成一個系統,並針對資產進行分類。資產類型和資產管理方式的影響具備四個面向:組織性質和目標、組織運作環境、組織對財務的管控和法規要求與組織及相關單位的需求與期望。

 

「組織性質和目標」即是像行政事業單位、國營企業、私人企業、民營企業等,組織本身的性質不同,對於資產管理的方式和分類也會有所不同。上市企業與未上市企業等不同組織類型對於「財務的管控和法規要求」也有所差異,連帶影響到組織對於資產管理所訂定的目標。「組織及相關單位的需求與期望」這個面向直接決定了資產管理的方式, 不同資產產權人對於資產的管理要求不盡相同。當資產管理要實現的價值和目標不一致時,資產管理方式也會產生變動。

 

風險管理也是資產管理的一環,依循普遍的系統規則,也就是廣為人知的 PDCA 模式,在計劃前需先申請,審核通過後檢討改進並做出決策,決策後再開始執行計畫。在進行資產管理 PDCA 規劃的過程中,圍繞的目標是把組織目標轉換為資產管理目標來制定,為了達成資產管理的目標,企業要針對技術、財務及實際執行過程訂定相關計畫,這些計劃該怎麼來執行,即是資產管理的思維模式。資產管理系統強調 「風險分析」,這個要求和改版後的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系統是相同的。

 

資產管理的意義,在於組織能夠在達成目標的同時,也實現資產的價值,資產管理最終的目標就是資產價值最大化。資產管理也有助於平衡與資產有關的財務、環境和社會成本、風險等要素。因此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要盡量堅守資產價值最大化的原則。

 

資產管理的好處可以分成九個面向

1. 改進財務績效:以改進投資收益降低成本為例,在不偏離短期或長期組織目標的前提下改善投資收益,達到保持資產價值的目的。

 

2. 為資產投資決策提供訊息:在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所有活動最終都會反映出相關數據,而這些數據皆可以為投資決策提供相應的證據,使組織不斷改進決策,並且能有效評估成本、風險、績效和機會。

 

3. 管理風險、降低損失:即是降低財物損失和負債。另一角度來說,透過資產管理可以改進職業健康安全、商業信譽等,將組織對環境、社會帶來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以避免罰款與裁罰。

 

4. 改進服務和產出:除了改進產品、保證資產的績效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設備的利用率、完好率,持續滿足並超越客戶和相關組織的期待。

 

5. 展現社會責任:以組織改進節能減排為例,可以顯示組織在面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因應能力,展現出社會責任和誠信經營的態度。同時,不管公營事業或是私人企業皆需要承擔部份的社會責任。

 

6. 展現企業承諾:透過資產管理績效數據的呈現,展現組織遵守法律法規、資產管理的標準、方針等的承諾。

 

7. 提升企業聲望:企業藉著不同方式提升信譽和知名度。譬如透過提高顧客滿意度、提高相關單位參與之意願或累積正面評價等方式來增加聲望。

 

8. 改進組織的可持續性:有效管理組織的長短期效益、費用與績效,提升資產的可持續性,這就是資產管理活動一直強調的「PDCA」。透過制定中短期、中期、長期績效管理的目標,以及定期考察目標的實現程度, 確保計畫的可持續性,並不斷朝正向的路徑發展;同時藉著檢視資產價值的實現程度,持續改進組織的決策,確保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9. 改進效率和有效性:首先,在 PDCA 的架構下透過持續定期的審核,檢視計畫實施的情況來發現問題點。接著,進行修正或調整組織的計畫,如此便可不斷提升整體組織的形象。

 

上述這幾個面向的探討,皆可透過資產管理來實現。而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這些面向都是企業可以檢視資產管理計畫是否有效的一種指標。資產管理可以從這九大面向進行檢視,是否有相對須改進和展現的地方,以及資產管理的執行方式是否具有「有效性」。

  

資產管理系統兩大核心:戰略資產管理計畫、資產管理計畫

▲ 圖三、規劃資源管理計畫需要多面向的進行整合。

 

提到資產管理系統,首先要從「管理系統」進行定義,「管理系統」就是組織內一連串相互關連、相互作用的要素組成的。依照這個定義來說,資產管理系統的職能就是建立資產管理方針、資產管理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所需要的過程,根據系統性的規劃來進行資產管理, 最終達成目標來體現管理方針。

 

在策劃資產管理系統時,必須將方針、計畫、業務流程、訊息系統等進行整合,透過系統化的方式來控制這些要素,並提供改進和風險控管,最後達成資產管理的目標。

 

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須整合方針、計劃、業務流程、訊息系統等要素,接著透過管理系統來控制這些要素,藉由控制這些整合的計畫,最終完成整個資產管理系統。方針、計劃、業務流程、訊息系統等都是企業在資產管理系統內部規劃時,需要納入考慮和策劃的一連串要素。透過指導、協調和控制這些整合的要素執行計畫,提供組織改進的風險控制,並保證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實現資產管理目標。

 

「戰略資產管理計畫(Strategic Asset Management Plan:SAMP)」是在規定如何將組織目標轉化為資產管理目標,訂定資產管理計畫的方法,以及資產管理系統如何在執行資產管理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文件化資訊的管理。

 

「資產管理目標」即是將組織目標轉換為資產管理目標,換言之,資產管理就是組織管理的一部份。實際上和把組織目標分解為資產管理目標有點類似,也就是在品管系統中,將目標在各個層級、職能中分解成更細的項目,藉由這些細項支撐組織目標的執行。在目標分解的過程中,要分辨出相對應的資產管理目標,並確認該如何達成目標,例如:目標架構、計畫的流程、參與計畫的相關單位、各部門職責分配、負責窗口等,都需要在戰略資產管理計畫中被展現。具備架構、職責分配等要素,才能確保計畫能順利被落實,並確保後續能順利訂定資產管理計畫。在組織計劃中包含多個計劃,戰略資產管理計劃則源自於組織計劃或其中的子計劃之一。資產管理計畫則是戰略資產計劃的一部分。

 

「資產管理計劃」是針對單向資產或一組資產的使用、資源以及過程中的文件化資訊進行規定,最終達成組織的資產管理目標。在組織目標分解出資產管理目標後,組織接著會將不同類型的資產進行規劃,進而落實到整個資產管理目標。將資產類型分類後,針對不同分類的資產制定資產管理運用的方式,在具體時間、進度、資源分配、活動流程等訂定後,每個階段的活動過程都應該要建立資產活動紀錄,這也應該在規劃的同時被納入規定之中。

 

以認證機構為例,戰略資產管理計劃相當於接收到客戶認證需求後,透過洽談和簽約認證協議,針對客戶為期三年的審核方案進行定義,須定義方案的內容為何,該方案目標要確保客戶能順利通過首次認證取得證書,並確保客戶在這三年內持有證書的有效性。如何確保證書的有效性呢?每年要進行兩次監督稽核需要規劃人天安排、組織本身的資源、稽核員的能力,以及所需要收集驗證、保存的文件化資訊等等。

 

資產管理計畫相當於每年稽核計劃。每年稽核計劃可根據稽核方案確立該年度的稽核要求。根據這些要求,與客戶溝通協調、相關訊息的提供與驗證、稽核員的分配、人天安排及稽核報告的撰寫提交等等,透過規劃與執行具體的稽核計劃,完成這三年的稽核方案。當這為期三年的稽核方案順利完成,也表示戰略資產管理計畫、資產管理計畫成功被落實。

 

【 下接 2022 年 2 月  NO. 234 月刊 】

上一篇:遠距工作 - 遠端技術應用 風生水起
下一篇:發展品牌金字塔
月刊專欄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