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31
發布日期:2024-12-23
閱覽人數:29
解析歐盟最新鋼鐵標準-責任鋼 ResponsibleSteel™ 認證(上)

氣候變遷正在影響你我生活的各層面,成為人類共同當務之急,ESG 已經不是口號, 而是企業競爭力的存續關鍵。


鋼鐵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產業,占每年所有金屬產量的 93%,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全球 10% 的煤炭、產生的溫室氣體全球占比為 7~9%,「減碳」、「碳中和」、甚至「淨零碳排」,已經是全球品牌大廠的共識,例如:各大車廠電動車要求其供應鏈必須全面提供綠色零組件,生產及購買綠色產品在全球蔚然成風。為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滿足客戶、利益相關者和社會永續發展之期待,責任鋼 ResponsibleSteel™ 國際標準應運而生。


責任鋼的必要性

為什麼全球性的氣候倡議、氣候共同合作平台都關注鋼鐵產業?身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產業,鋼鐵營業額高達 1 萬億美元,是鋁工業的 10 倍,銅工業的 7.5 倍,水泥工業的 4 倍,因此鋼鐵工業的碳排放若能夠有效地進行控制,就會對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產生巨大作用與影響。


責任鋼 ResponsibleSteel™ 是鋼鐵業第一個多利益相關方的標準和認證,為全球鋼鐵製造商及其客戶提供一個負責任的戰略應對方案,在供應鏈的上下游為其社會和環境影響承擔責任。供應鏈可能質疑,因應社會趨勢要做改變,現實的層面是成本升高,這樣能做嗎?怎麼做?改變會不會對企業營運、永續經營帶來風險?換另一角度來看,此改變其實主要來自於顧客、社會趨勢以及資本市場的需求。


需求一:能源轉型委員會-為鋼鐵業打造淨零排放路徑

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uncil, 簡稱 ETC)是來自能源領域的領導者組成的全球聯盟,致力於加速實現淨零排放。ETC 打造了一個平台:Mission Possible,是由 ETC 和世界經濟論壇建立的一項倡議。此平台在官網發布「鋼鐵產業如何打造一條通往淨零排放的道路 This is how the steel industry is forging a path to Net Zero(NZSI)」 報導,鋼鐵生產的技術革命用綠色氫取代煤炭已經接近技術就緒,北歐已經開始生產以綠色氫取代煤炭的綠色鋼鐵,而 Volvo 汽車用這個綠色鋼、淨零鋼所生產出來的汽車可能投放市場。


鋼鐵產業包括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商-安賽樂米塔爾 Arcelor Mittal,中國寶武鋼鐵集團都加入此一倡議, 共同規劃淨零計劃路線圖,首要第一步就是做零排放的初級煉鋼,而責任鋼即是針對初級煉鋼企業。


鋼鐵是高資金需求的產業,從融資面來看,鋼鐵行業主要的貸款機構,包括 ING、法國興業銀行、花旗、高盛、渣打銀行和義大利裕信銀行一起合作支持鋼鐵業脫碳,NZSI 鋼鐵金融工作組將制定方法,為金融機構制定全球最佳實踐,使其投資與鋼鐵行業的目標一致,並促進對綠色煉鋼的投資,該氣候融資協議在 COP26 上發布。從資金走向趨勢上, 綠色鋼鐵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需求二:氣候組織倡議-Steel Zero

與 ResponsibleSteel™ 合作開展 Steel Zero 鋼鐵淨零這項新倡議來自赫赫有名的非營利組織 Climate Group 氣候組織,在 2020 年底啟動市場對淨零需求的全球倡議 Steel Zero。當下就獲得主要鋼鐵採購商、建築以及再生能源等各行各業的領導者的支持。


加入 Steel Zero 組織,必須公開承諾至 2050 年過渡到採購、備貨清單具體指定或進貨 100 % 使用淨零鋼。從供應鏈的需求端,也就是說從鋼鐵的買家、採購商來瞄準淨零鋼鐵,這一舉措成為首創,將對鋼鐵業的投資、政策、製造和生產發生重大影響。


氣候組織在開展跨國活動中持續取得成功,例如:為可再生能源(RE100)和電動汽車(EV100)建立了企業需求。如今,RE100 成員正在推動以足夠的可再生電力為印尼等 G20 國家供電,而 EV100 成員已承諾到 2030 年將有 500 萬輛電動汽車上路。電動汽車也正是未來責任鋼或是 Steel Zero 等把淨零當作目標的綠色鋼鐵巨大買家。


需求三: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朝建築「碳排量」淨零邁進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指出在全球五個核心領域使用可再生、再利用的原料可以消除相當於全球所有運輸產生的排放量。在五個核心領域中共有三個重工業:水泥、鋼鐵、鋁,其中鋼鐵又是最值得關注的項目,鋼鐵是建築和基礎設施項目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因此如何減碳便是鋼鐵在建築業中使用的一大課題。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orld Steel Association)資料顯示建築業是最重要的用鋼行業之一,佔全球鋼鐵需求的 50 % 以上,如今在興建建物的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的 28 %。全球有將近 80 多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分會,他們針對建築物的完整生命周期,訂立共通的原則就是「針對氣候採取相應行動」(Take Climate Action),確保使用安全、健康、可循環再利用的生產原料。


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對未來的願景是,期望在 2030 年所有新建築、基礎設施和翻新工程的「內嵌碳排 Embodied Carbon」將至少減少 40 %,也需顯著減少前期碳排放量,同時所有新建築的「使用碳排 Operation Carbon」必須淨零。「使用碳排」指的是,採購原物料使用在建築過程中的所排放的碳量。無論是學校、運動場館、大橋還是音樂廳等等,建築物一旦完工展開後續營運時 ,也會產生碳排放量。委員會的另一項願景便是,新建築、基礎設施和翻新工程的「內嵌碳排」在 2050 年須達到淨零。其中包括現有建築在內的所有建築的「使用碳排」也都將會淨零。


需求四:碳揭露計劃-制定「碳定價」成趨勢

氣候變遷不只帶給環境極大的影響,也改變了全球企業的運作方式。鋼鐵行業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 7~9 %,許多企業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風險力行減碳計畫。2017 年底開始,世界鋼鐵產量的 70 % 以上已經受到制定碳價格影響,其中包跨碳排放交易計劃、各國碳稅,或以氣候為主軸的煤炭稅,「碳揭露計劃」也在此一背景下因應而生。


「碳揭露專案(CDP)」是結合全球將近 822 家金融機構的非營利組織,控管的總資產超過 95 兆美元,公開揭露企業與城市的環境資訊,藉以降低氣候變遷的投資風險。CDP 在 2020 年已經分析了近 6,000 家企業揭露的環境資訊,評估企業內部碳定價的狀態以及監控全球碳定價的發展,研究顯示,考慮採用碳定價的企業逐漸增加中,短短五年內使用或計劃使用內部碳定價的公司數量增加了 80 %,在這當中也包括近半的世界 500 強企業。由此可見氣候變遷不僅僅只有風險,同時也帶來了龐大的商機。


以台達電為例,在今年第一季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並成為台灣首家承諾 2030 年達到 RE100 目標的企業,台達全球所有據點也訂定目標,期望在 203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另外,台達根據全球製造廠區的內外部碳成本,綜合考量下,訂出 2021 年內部碳價為每公噸 300 美元,依此標準的碳費運用也將用於節能專案及再生能源的取得,逐步朝向零碳排邁進。


CDP 認為企業若具備衡量環境風險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策略管理。正所謂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當更多企業公開揭露環境資訊,CDP 便能得到更精準的數據,進而反映在協助企業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問題上, 企業可根據詳實、充分的數據擬定企業的營運計劃。


需求五:驅動永續- Drive Sustainability 倡議汽車供應鏈加入「責任鋼」

由 BMW Group、Ford、Honda、Jaguar、Land Rover、Toyota Motor Europe、Volkswagen Group、Volvo Cars and Volvo Group 等多家車業合作組成非營利組織「Drive Sustainability」致力於改善汽車供應鏈的整體環境,其中包括給予汽車製造現場人員或客服人員體面的工作環境、保障其尊嚴和尊重,同樣的工作夥伴們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於此同時,相當重要的一點是最大限度的減少企業對環境的影響並維持其商業誠信。「Drive Sustainability」為 2020 年到 2025 年訂立了里程碑。首先,在 2021 年 1 月加入責任鋼(RS),在原料採購與產品生產過程方面共同強化了對鋼鐵的負責任行為。其次,建立並推廣使用標準化的方法和工具來評估供應鏈中的碳排放量。最後,藉由實施影響力關鍵項目,逐步減少汽車供應鏈中之碳排放量。


責任鋼計劃為永續經營「創造商業價值」與「降低風險壓力」

「責任鋼計劃」除了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以外,也可以被視為一項大型的專案計劃,其中分成四個部分:標準、保障與監督、商業價值、影響。參與其中的成員有權參與相關會議以及相關標準的討論,這些訂定的標準可以保障並監督會員們的產品品質,並輔助其進行品質改善與管理,通過認證計劃將保有高品質的生產價值, 這也將影響那些尚未加入計劃的企業提高自身的水平,從而達到商業價值最大化。

責任鋼計劃已成為產業發展趨勢,資金逐漸流向生產綠色鋼鐵的廠商。假若沒跟進提升綠色產業環境,企業品牌價值勢必受到影響,連帶營運風險也會提高。關於公共採購規格也藉此進一步說明,「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是全球包括台灣現在很熱的議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今年七月公布「Fit for 55」提案,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和能源政策能符合《歐洲氣候法》所訂定的目標。其中也包括「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計劃。


歐洲以外的企業會質疑 CBAM 計劃,是否違反 WTO 公平貿易的原則,但是歐盟針對這點強調,此一計畫是針對產品做 CBAM 進行要求,因此不論歐盟內外的企業都需要購買碳證書(CBAM Certificates),並非針對生產地進行限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並未違反 WTO 公平貿易的原則。


另外像責任鋼的成員之一 BMW 集團,如果旗下相關產業要進行鋼鐵採購,就是必須以責任鋼的標準來考量,這就是客戶對規格的要求。未來還有合法合規的問題,歐盟在碳排放成為領頭羊開出第一槍,美國加州早在 2018 年就已經簽署了碳排放、氣候相關的法案,未來每個國家都會承諾每年要達到什麼標準的碳排量。除此之外日本、韓國也正在進行相關規劃。綜觀整個全球產業趨勢,都會開始著手擬定相關要求,假若日後沒有達到標準就是不合法不合規。


從金融面的角度來看,「綠色金融」也蔚為流行,金融相關機構開始把環境保護作為其中一項投資與融資的考量,目的是透過金融影響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匯豐銀行、渣打銀行、UniCredit 等針對大型傳統的鋼鐵業投資比重較大的金融機構它們融資的考量皆開始傾向「綠色鋼鐵」,充分體現「責任鋼」的商業價值。當規範在改變時,「順勢而為」取得相對應的認證才能將商業價值極大化,若無法跟上這股浪潮就會面臨相對較大的壓力與風險。


誰可以成為責任鋼會員?

責任鋼會員分成以下三個類別:


◆ 第一個類別為商業組織:商業組織,即是以營業為目的的組織。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商-安賽樂米塔爾 Arcelor Mittal 便屬於這一個類別,此類組織申請便需要繳納會費,依照年度營收分為不同的級距,繳納年費。


◆ 第二個類別為民間團體、社會暨環保組織:這類組織包括具有社會或環境使命的組織以及工會,如 IUCN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等。


◆ 第三個類別為合作機構,其中包括政府組織、貿易協會、標準機構、符合性評鑑機構和學術機構等等。與貝爾國際驗證合作的法國標準協會 AFNOR 即是其中的成員,其中負責的基礎專家在最初發展責任鋼標準時便已經加入。

 

【 下接 2021 年12 月  NO. 232 月刊 】

上一篇:助力汽車產業加速減碳淨零,搶攻綠能市場 – 法標認證協助法雷奧集團全面導入 ISO 50001 能源管理認證
下一篇:激發團隊創意的六個方法
月刊專欄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