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Action Summit)於 2019 年 9 月 23 日在紐約舉行,本次焦點是位致力於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 16 歲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她在發表演說時情緒激昂,怒斥在場上百位領袖在環保議題上只會空談,奪走了未來世代的童年,並表示如果再不作出行動,她絕不會原諒。
聯合國秘書長 António Guterre 表示氣候問題就像一個很深的黑洞,大家必須停止繼續再挖下去,並說道:「我們這一代人未能履行保護地球的責任。這必須改變。氣候狀態是一場我們正在輸掉的比賽,不過一切還來得及,我們是可以贏的。」,為此,德國總理梅克爾承諾,德國將加倍投入 40 億歐元對抗全球暖化;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表示,多個國際組織已釋出 5 億美元資助保護熱帶森林的計畫。
日前,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一份由權威氣候科學家所共同撰寫的報告指出,近年來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冰蓋融化和碳排放的速度正在加快,各國領導人必須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迅速採取行動,才能把氣候變遷控制在科學要求的範圍內。
2015 年於巴黎舉行的全球氣候大會, 台灣向國際宣示 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承諾為溫室氣體排放基線 BAU(Business as Usual)減量 50 %(相當於台灣 2005 年排放量再減 20 %)目標,對台灣產業而言是一項嚴峻的挑戰,需要台灣所有產業一同建立自我盤查並尋求減量之方案,共同朝溫室氣體減量來努力才有達成的可能性,而運用 ISO 14064 系列標準進行溫室氣體管控正是所有企業展現國際社會責任的最佳途徑。
ISO 14064 執行的方法與步驟
根據 ISO 14064-1的規範,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盤查步驟主要包括邊界設定、擬定基準年、排放源鑑別、排放量計算及數據管理、完成溫室氣體盤查清冊與報告書、利用環保署溫室氣體登錄平台登錄數據等。較完整的步驟尚包括邊界設定的前置作業,如高階主管承諾、成立推行小組進行、啟始會議、盤查與查證教育訓練等;完成溫室氣體盤查清冊與報告的後置作業如:內部查證、外部查證、修正盤查報告、取得外部查證聲明或進一步取得驗證。以下針對各步驟進行概略說明:
1. 界定組織邊界
利用組織邊界的界定協助釐清組織應盤查的範圍,可採用下列兩種方法:
a:股權比例法:公司依各事業體持股比例,認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各事業體擁有的股權百分比,等同於其對公司整體代表的經濟風險及利益分攤比例。
b. 控制法:公司對所控制的事業體溫室氣體排放,採 100 % 認列方式處理。控制又區分為財務或營運控制兩類準則,由公司選擇最能反應實質控制力量的準則執行。
2. 界定報告邊界
針對組織邊界內之排放源,定義其直接與間接排放之範疇,共分為六大類:
a.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例如於廠內使用汽油、重油等
b. 進口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購買之電力、汽電共生等
c. 運輸中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d. 使用產品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上游)
e. 與使用產品有關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下游)
f. 其他來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非上述 a ~ e 的分類)
3. 擬定基準年
由於溫室氣體之排放量經常作為過去之參考年來衡量(參考年又可稱為基準年),因此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議定書建議組織應該先建立具有歷史性的績效資料,以作為往後排放量之比較,而此績效資料為基準年的排放量。假使並沒有特定的基準年時, 則可先選擇京都議定書中所選定的年來做為基準年之指標,基準年選定的種類可分為以下三種:
a. 固定式基準年:選擇單年度或連續年度之平均作為基準年。
b. 滾動式基準年:以固定時間往前或往後一年移動,此方法以併購頻繁的公司最為適用。
c. 數年度平均值:除非是公司的產業經常在變動,否則此種方法已經很少在使用。目前台灣最常用的基準年種類為固定式基準年方法。
4. 排放源鑑別
排放源型式可區分為以下四種方法:
a. 固定式燃燒排放:指來自於固定式設備之燃料燃燒,如鍋爐、熔爐、燃燒機、加熱爐、焚化爐、引擎及燃燒塔等。
b. 移動式燃燒排放:指交通運輸設備之燃料燃燒,如:公務車、火車等。
c. 製程排放:指物理、化學或生物製程所產生之排放,污染防治設備的脫硫、脫硝等。
d. 溢散排放:此類排放源來自於故意或非故意的溫室氣體釋放,主要是從接頭、密接處、防漏墊片填料和襯墊等設備滲漏,或是煤堆、廢水處理、貯坑、冷卻水及瓦斯加工廠所產生的氣體逸散排放。
5. 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
組織應降低不確定性,並選擇與使用合理產生準確、一致及再現性結果的量化方法,如:
a. 排放係數法:為目前台灣最常應用之方法,利用原料、物料、燃料之使用量或產量等數值乘上特定之排放係數所得排放量之方法。
b. 質量平衡法:常用於製程排放之計算,利用製程或化學反應式中物種質量與能量之進出、產生、消耗及轉換所進行之平衡計算,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方法。
c. 直接監測法:以連續排放監測或間歇採樣之方式來進行廢氣內容直接監測,測定出溫室氣體之排氣濃度,並根據排氣濃度與流量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方法。
在計算溫室氣體排放時,組織應使用公噸作為量測單位,並應將每種溫室氣體之排放量,使用適切的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轉換成二氧化碳當量公噸後,予以加總為組織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6. 溫室氣體查證
組織須先執行內部查核,再委託驗證公司執行外部查證作業。外部查證作業流程大致分為文件審查、第一階段稽核與缺失修正、第二階段稽核與缺失修正、取得查證聲明。組織申請外部查證前,需審視製備下列項目:
a. 年度排放量清冊(符合平台規範之要求)
b. 相關資料(如報告書、溫室氣體量化聲明、計算方法及數據來源佐證資料)
c. 其他必要之相關要求資訊
7. 報告書發行與管理
a. 報告書發送方式:溫室氣體報告書發行時,要先確定預期使用者。報告書要宣告取得的方式、聯絡住址與連絡人。
b. 報告書發行有效期限:說明報告書的溫室氣體所涵蓋的期間。
c. 報告書保管及維護:說明報告書的製作單位與發行前所需先通過的方式,例如是否需經內部查證後,經公司環安衛管理代表核准或取得經政府認可的驗證單位之查證聲明。
總結
掌握組織邊界所排放溫室氣體特性與數量可透過 ISO 14064 系列的標準進行,而組織能否建立自我盤查與內部查證的能力更是溫室氣體管理成敗的關鍵。就減量來源而言,組織可從能源管理、製程改善、汰舊換新、系統整合及熱能回收利用等面向,發掘節能潛力。在推動自願減量過程中,組織可積極將節能減碳與綠色環保思維,納入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及廢棄物處理等環節,落實綠色管理與低碳生產,重新審視如何導入更高效率的節能減碳技術與設備、使用更潔淨的低碳能源,以及加速生產流程的升級轉型,進而強化產業競爭力。
參考來源:
◆ https://www.gq.com.tw/entertainment/culture/content-40761.html
◆ http://www.rfi.fr/tw/政治/20190923-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瑞典青年氣候活動家指責全球領袖無作為
◆ http://estc10.estc.tw/eigic/government/04溫室氣體計算公式及方法介紹.pdf
◆ https://www.isoleader.com.tw/home/iso-coaching-detail/ISO14064-1
◆ http://setsg.ev.ncu.edu.tw/newsletter/epnews4-2-1.html
◆ file:///C:/Users/user/Downloads/15b8f3cb-136a-491c-a86b-380f05a3987f.pdf
HOT 熱門文章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3-11-07
【ISO之窗】2024-02-23
【財稅專欄】2024-12-25
【ISO之窗】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