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20
發布日期:2022-07-28
閱覽人數:118
簡介司法對於死刑之量刑標準

近日在台灣的社會新聞甚為沸騰的幾樁案件,其中莫過於新北市一名母親攜兩名未成年子女至汽車旅館投宿後、將已準備好之安眠藥摻於果凍中誘兩名未成年子女服下後,將渠等勒斃之新聞,隨著該案判決判處被告(即該名母親)死刑、褫奪公權終身1 ,進而造成民意輿論;其中除該案辯護律師發表於社群之心得外2 、亦有多篇媒體報導 3、引起各方就此案件發表看法4。據最高法院之例示5死刑之量刑需依刑法第 57 條所定各款審酌情形加以說明外,並須就犯罪行為人事後對於犯行是否猶未坦白,無悛悔實據,確未能加以教化遷善,以及從主觀惡性與客觀犯行加以確切考量,何以必須剝奪其生命權,使與社會永久隔離之情形,詳予敘明。惟因刑法第 57 條之量刑審酌,多屬抽象之標準,實務上就兩公約施行法6公布施行以來,最高法院就兩公約所揭示之死刑衡酌限制即「情節最重大之罪」,及我國實務關於「教化可能性之審查」等作為是否量刑死刑之依據,學者亦有建議以「量刑情狀鑑定」取代教化可能性之鑑定,以符合死刑慎重化、嚴謹化之目標7


實務上所謂的「教化可能性」,其所包含之類似概念可有復歸社會之可能性、更生改善之可能性、教化矯正期待可能性等8,然此教化可能性常被裁判用於被告免於死刑之標準,然此論調應如何判斷及依循?如何提出一個人是否有改善可能?任何人均無法保證犯罪行為人於期滿出獄後是否再犯或永不再犯,又該如何提出科學實證?就此問題法院目前常見之作法係依刑事訴訟法第 198 條之規定囑託具特別知識經驗之鑑定人或鑑定機構進行9,鑑定機構常以有無矯治可能性、再社會化可能性,以及有高度再犯風險等三個要件加以評酌,並提出合於正當法律程序之鑑定意見,然目前實務亦有遭遇受囑託之機關直接表示,犯罪人有無教化可能性之評估,不屬於精神鑑定所能評估之範圍,故無法表示相關意見等評語10。再來可觀察最高法院判處死刑之 105 年度台上字第 984 號判決(鄭○案),相對於多數最高院見解需符兩公約所揭示對死刑量刑之「情節重大之罪」及綜合刑法第 57 條各款要件及「教化可能性」等量刑因素,該判決反認為「教化」係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及拘役刑罰之執行目的,並非死刑或罰金刑之刑罰目的,既法律並未廢除死刑之刑罰,則死刑既以作為刑罰之一種,亦存有犯罪應報概念,如果犯行已達到該判決所設定之最嚴重罪行,該死刑刑罰之目的僅有處罰及一般性預防功能,而無特別預防功能存在,無須考量「教化可能性」11,此判決與認為死刑係最嚴厲之排害手段,僅有在不得以時始得為之他見解而言,實為迥異。


自引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即兩公約)內化適用後,似可想見立法者欲始法律適用上漸往廢除死刑之道路上踏行,然法律之適用與現行人民情感上處於對立面上,讓人民往往產生只要被告假裝認錯即不會被判死之法感情背離,且於 2020 年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後,民眾參與重大刑事審判後,是否影響重大矚目刑事案件之死刑認定,此均待法界與民眾之理性溝通及試行後之結果,然不可否認,此法之通過益顯立法者推行司法改革之成果,力使民眾對於司法價值之信賴及對縮小對於法界之法感隔閡,亦值肯定。


1   參新北地方法院109重訴字第10號判決。略以:本件被告僅因經濟壓力, 即先後以枕頭悶住未成年子女之口鼻、甚至將安眠藥混入果凍中餵食以避免其等反抗,再以童軍繩勒斃年幼之子女,過程中二人曾掙扎,然被告仍執意將其等勒斃,…本院認被告既然忍心殺害自己的親生稚嫩子女共2人,顯見其行為已是罪無可赦,不判處其死刑,有違天理,不足以彰顯公義,而且違反人民成立國家而與國家所訂的「社會契約」,亦即人民冀望對於所為是人神共憤且罪無可赦之徒判處死刑,將其永久隔離於社會,以儆來茲並藉此保障善良人民的權益的期待。

2   網編組(2020年11月26日)。《迷昏小姊弟再勒殺!新北單親媽遭判死 律師怒斥法官「冷血」:民粹判決》。CTWANT。檢自:https://www.ctwant.com/article/87156。最後瀏覽日:2020年12月8日

3   謝孟穎(2020年11月26日)。《單親媽殺子被判死是民粹判決?律師嗆法官冷血:這7年國家完全沒幫助》。風傳媒。檢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3241613;蔡雯如(2020年11月27日)。《單親媽媽勒斃2幼年子女判死刑 廢死與否再掀爭論》。中國時報。檢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27005882-260402?chdtv。最後瀏覽日:2020年11月8日

4   蔡曉婷(2020年11月27日)。《女主播看單親媽殺子案「完全無法幫她說話」籲別罵法官》。中時新聞網。檢字: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1127003907260404?chdtv;楊瑾錚(2020年11月27日)《性別歧視?單親媽勒斃2子女遭判死 隋棠怒:酒駕、兒少性侵才該重判》。新頭殼NEWTALK。檢自: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27/500350;楊瑾錚(2020年11月27日)。《單親媽媽勒斃2子遭判死刑!隋棠不捨痛批 陳沂酸:假掰女星義憤填膺》。新頭殼NEWTALK。檢字: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27/500360,最後瀏覽日:2020年12月8日

5   參最高院95年度台上字第4074號判決。

6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98年4月2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09800096331號令制定公布全文9條;98年10月29日行政院院臺外字第0980067638號令發布定自98年12月10日施行。

7   《司法周刊》No.1905,107年6月15日,《高院等共同研討死刑存廢與量刑制度》。

8   王皇玉(2018),《死刑量刑準則之意義》,台灣法學雜誌第347期,2018年7月14日,頁85。

9   黃致豪(2018),《恣意的教化可能:取徑行為科學以重構教化之可能性》,月旦醫事法報告

10  林珮菁(2018),《教化可能性在死刑量刑程序中之定位》與談意見(三),檢察新論第23期,頁41。

11  吳燦(2018),《教化可能性在死刑量刑程序中之定位》與談意見(一),檢查新論第23期,頁24-25。

上一篇:從知名企業舞弊案 探討內控重要性(下)
下一篇:ISO 45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月刊專欄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