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與發展,以達成橘色科技相關「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之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本研究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並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針對社區營造、社區環境、社區健康照顧、社區資訊、社區文化等的改善方式,由「橘色科技」的理念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方式。橘色科技的推動,可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長期照顧機構」來引導社區發展,實現「健康社區」、「低碳社區」、「幸福社區」、「永續發展社區」。
一、前言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與發展,以達成橘色科技相關「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本研究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並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包括社區營造、社區環境、社區健康照顧、社區資訊、社區文化等的改善方式。橘色科技的推動,可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長期照顧機構」來引導社區發展,實現「健康社區」、「低碳社區」、「幸福社區」、「永續發展社區」。
橘色科技的推動可結合「社區總體營造」來建立社區發展的願景與計劃,經由「社區發展協會」來推動社區的計劃,而「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長期照顧機構」可以提供社區服務的工作。橘色科技是跨領域的整合科技,與綠色科技可整合應用,綠色科技強調環保的工作,橘色科技則強調「健康」、「幸福」、「關懷」的議題。近年來地球環境面臨危機,環境保護與節能減碳議題是社會關切的目標,可納入橘色科技「健康」、「幸福」、「關懷」的領域加以整合,可推展到「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的發展。橘色科技可以結合「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長期照顧機構」,推動「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服務理念與評估指標,實現「健康社區」、「幸福社區」。有關橘色科技產品的研發部份,經由橘色科技強調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可以考量在「科技」產品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評估因素與指標,以「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來考量產品設計。
二、橘色科技的理念
「橘色科技」(OrangeTechnology)強調人本與人道關懷,以發展健康、幸福、人文關懷相關的科技與系統產業為訴求。橘色科技主要包括:健康科技、幸福科技、關懷科技。可再細分包括:老人與兒童的健康安全照護與疾病預防、受災戶天然災害防治與救援、低收入家庭照護與關懷、身心靈障礙照護與關懷、人文素養的提升。如果從資訊、通訊新興科技來區分,則包括遠距醫療、行動照顧、家庭照顧、多媒體視訊互動、智慧桌窗,以及健康改善管理、疾病預防、運動休閒等科技產業。橘色科技可以再延伸為橘色經濟、橘色設計、橘色產品、橘色空間、橘色城市等[1]。橘色科技主要包括:健康科技、幸福科技、關懷科技,可探討的議題包括:
(一)「健康科技」:
探討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老人與兒童的健康安全照護與疾病預防、社區公共衛生、遠距醫療、行動照顧、公共環境的改善、健康改善的管理;
(二)「幸福科技」:
可探討的議題包括:
(1)探討個人幸福指數及國家幸福指數的定義。包括:心理健康、妥善運用時間、社區活動力、文化、健康、教育、環境多元化、生活的水平、政府的管理;
(2)探討各種主客觀方法量測幸福指數。有關快樂幸福的量測方法,可探討正向情緒及正向動作為快樂的量測目標,包含:愉悅、投入、關懷;
(3)探討應用科學與技術包含工程、管理醫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提升個人及國家幸福指數;
(三)「關懷科技」:
主要是應用創新科技設計產品與系統,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關懷,例如:魔鏡、智慧窗、智慧桌等。有關橘色科技的國際研究現況,相關研究單位包括 IEEE HTC、國際照護研究服務中心、哈佛大學研究中心、歐盟、卡內基大學等[2]。
橘色科技可結合綠色科技的應用,有關橘色與綠色科技的整合分析,黃靖純(2015)曾研究綠色科技與橘色科技應用於建築立面的案例[12],許夢吟(2016)曾研究整合橘色與綠色科技觀點於智慧型教學場域節能產品設計開發[4]。橘色科技可結合資訊科技的應用,以雲端服務為例,橘色科技指標可運用於雲端服務分析(劉仲矩、陳文川,2014),包括健康科技指標(醫療知識傳遞、醫療網建構、疾病預防、健康照顧醫療產品創新研發)、關懷科技指標(援助受災戶、關懷老人族群、關懷婦幼族群、關懷弱勢族群、關懷科技產品創新研發)、幸福科技指標(提升人文素養、身心支持關懷照顧、健康科技創新研發、增進視聽藝術欣賞、加強文學造詣)[13]。相關「幸福科技」幸福指數的分析,王駿發(2012)曾提出有關幸福指標,包括公共安全(Public Safety)、抗壓(Anti - Stress)、愉悅(Pleasure)、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教育(Education)、能量(Enrgy)、財務狀況(Financial Wellbeing)等[3]。許績興等(2013)曾探討不同的個人背景與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性,並進一步解析民眾的幸福感,透過居住條件、所得與財富、工作與收入、社會聯繫、教育與技能、環境品質、健康狀況、主觀幸福感、人身安全、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工作與生活平衡等十一大因素建構相關指標,進而用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7]。
橘色科技可以考量在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的科技整合,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評估指標。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是相對的觀點,以「產品」為例,宏觀層面主導產品的功能規格,微觀層面偏重產品的組件設計。以「人因工程」為例,宏觀層面可對應到公共工程或交通捷運的整體系統功能,微觀層面則考量人機界面的組件設計。以「社區建築」為例,宏觀層面可對應到整體社區環境的系統規畫,微觀層面則考量住宅內部的空間裝璜設計 [11]。
三、橘色科技與社區發展的關係
有關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與發展,可以結合橘色科技「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本研究探討橘色科技與社區發展的關係,包括社區營造的關係、社區環境的關係、社區健康照顧的關係、社區資訊的關係、社區文化的關係,可供橘色科技融入社區發展的參考。因為不同社區各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交通狀況、住戶人數、建築物特性、空間限制、預算資源、組織編制、環保規範,故有關橘色科技應用在社區的推動與改善時應考量不同的社區特性。
橘色科技與社區營造的關係(一)橘色科技與社區營造的關係:
目前社區總體營造計劃是社區發展的動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計劃,有些社區會利用社區發展協會,建立社區的組織。有些社區會利用社區活動中心,推展社區的工作。有些社區組織義工,成立環保工作團隊,成立治安巡守團隊,協助社區的自治工作。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在規劃部份,首先可以訂定「願景聲明」,即訂定未來社區的具體樣貌,而這些新願景通常又都是由問題刺激所形成的。如:河川污染問題、空氣污染問題、古蹟遭破壞等的解決方式,即為「願景聲明」。願景聲明定案後,可以建立各種委員會開始推動。社區營造可以結合橘色科技「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願景。其推動方式可考量採用規劃、執行、管理、檢討、改進行動等步驟來評核成效。有關成效評核部份,可藉由「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輔助成效評核[14][15]。平衡計分卡是策略性績效管理方法,內容包括四個構面,分別為財務面、顧客面、內部流程面、及學習與成長構面,每一構面皆包括策略性議題、策略性目標及衡量指標等三大部份[15]。
橘色科技與社區環境的關係(二)橘色科技與社區環境的關係:
目前環保署推動「綠色社區」、「低碳社區」方案, 並進行低碳城市的推動。橘色科技可以結合社區環境保護的關係,以「健康科技」的觀點進行「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的推動,執行「綠建築」、「節能減碳」的工作,進行空氣、水、噪音、垃圾、土壤等污染的防制工作。目前「行政院綠能低碳推動會」正推行「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透過「健全法規體制」、「改造低碳能源系統」、「打造低碳社區與社會」、「營造低碳產業結構」、「建構綠色運輸網絡」、「營建綠色新景觀與普及綠建築」、「擴張節能減碳科技能量」、「推動節能減碳公共工程」、「深化節能減碳教育」及「強化節能減碳宣導與溝通」等多面向的十大標竿方案,引導全民邁向低碳社會(參考環境保護署網站)[18]。「低碳社區」的推動層面很廣泛,可從空氣、水資源、能源、產業、運輸、住宅、生活等各方面的環境加以改善。「低碳社區」可推動再生能源的政策,包括太陽光電發電、 風力發電的設施,有助於空氣品質的改善。其中節省能源的家用電氣,包括電燈、電視、電風扇、電冰箱、電鍋、電話、冷氣機、微波爐、電腦等產品。「低碳社區」 的推動需遵守法令規範,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規定、再生能源的法規、綠建築的認證法規、國際環境標準 ISO 14031 標準、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PAS 2050 產品碳足跡盤查標準規範等[16]。低碳城市的推動,可從「低碳社區」引導環境改善成為據點,規劃低碳城市的示範社區,由「低碳社區」聚合到「低碳城市」。
(三)橘色科技與社區健康照顧的關係:
面臨高齡化的社會,政府推動長期照顧的政策,有民間的長期照顧中心機構配合成立,提供完整居家服務、日間長期照顧、交通接送、喘息服務等。橘色科技可以配合長期照顧的政策,考量在「科技」產品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評估因素與指標。橘色科技可以結合「醫院」、「醫學院」的需求,可以規劃社區的「醫療看護」服務、「社區公共衛生」諮詢服務、「社區里民健康檢查」服務、「社區捐血」服務、「社區義診」服務等內容。就人口住戶特性而言,有些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所以老年的照顧看護是社區的重點,而藉由雲端運算技術發展遠端醫療看護是社區的重點。橘色科技可運用於雲端服務分析, 應用在長期照顧中心機構,包括健康科技的服務(醫療知識的傳遞、遠端醫療網的建構、健康輔具的製作、健康照顧醫療產品的創新研發)、 關懷科技的服務(遠端醫療的視訊服務,網路教學),協助處理「復健治療」、「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偏鄉醫療交通不便」的問題。
(四)橘色科技與社區資訊的關係:
面臨資訊社會,面臨巨量數據的資訊時代,電腦網路與手機的普及,民眾普遍使用科技的產品,而政府也推動電子數位化的工作,並推動「智慧城市」的工作。橘色科技強調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可以考量在資訊「科技」產品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設計指標,以「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來考量產品設計,尤其是電腦網路與手機通訊的產品。以雲端服務為例,橘色科技可運用於雲端服務,包括健康服務(醫療知識傳遞的網路教學、遠端醫療網的建構、遠端醫療的視訊服務)、關懷科技的服務(空氣品質的監測資訊服務、社區的活動資訊服務、社區的網路教學服務)。在社區的管理上可以應用雲端網路設計建構社區環境和防災的管理架構。
(五)橘色科技與社區文化的關係:
社區的文化包括族群、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教育水準、道德規範教育、歷史文物、建築地標、娛樂場地、地區產業。「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可將文化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歷史納入規劃的範圍,並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橘色科技強調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可以考量在「建築地標」、「娛樂場地」、「地區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指標,來考量設計方案。以增進社區的文化工作與服務為例,橘色科技可運用於關懷科技指標(援助社區大學的教育、關懷社區老人族群的生活、關懷新住民族群的語言教育、關懷社區弱勢族群的教育、關懷社區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幸福科技指標(社區人文藝術活動場所的維護、社區運動場所的維護、社區公園場地的維護、增進社區教育的場地、加強社區文化資產保護的工作)。
四、橘色科技在社區發展的可行方法
有關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與發展,可結合橘色科技「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本研究探討橘色科技與社區發展的關係,包括社區營造的改善方式、社區環境的改善方式、社區健康照顧的改善方式、社區資訊的改善方式、社區文化的改善方式,可供橘色科技融入社區發展的參考。因為不同社區各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有關橘色科技應用在社區的推動與改善時應考量不同的社區特性。論述說明如下:
(一)社區營造的改善方式:
配合社區營造計劃,有些社區會利用社區發展協會,建立社區的組織。社區營造可以結合橘色科技「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願景。社區營造計劃,可配合社區的特點進行規劃與改善,配合社區發展協會來推動,例如:
(1)「社區環境整潔計劃」:可以規劃社區的「環境整潔」、「節能減碳規劃」、「空氣環境品質監測」,改善「地質污染」、「流浪動物」、「垃圾分類」、「資源回收」、「颱風淹水」的問題;
(2)「社區醫療看護健康計劃」:可以考量「長期照顧中心機構」的建立,改善病患的「身體病痛」、「心靈痛苦」、「復健治療」、「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偏鄉醫療交通不便」的問題;
(3)「社區新住民教學服務關懷計劃」:可以考量應用「社區活動中心」的場地,教導新住民的「環境適應」、「語言溝通」、「族群融合」課程來協助處理新住民問題。
(二)社區環境的改善方式:
配合環保署推動「綠色社區」、「低碳社區」方案,橘色科技可以結合綠色科技的理念,進行社區環境的改善,以「健康科技」的觀點推動「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的方案,執行「綠建築」、「節能減碳」的工作。社區經營管理需考量生態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的議題, 例如:垃圾的減量、水源的保護、空氣品質的提昇、資源的回收、毒害物品的防治、噪音的防治。社區營造結合「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的環保規劃,將是未來社區發展的重點,可以配合環保教育,將節能減碳的做法在日常生活實現[9]。「綠色社區」的環保規劃重點可包括:
(1)社區的環境污染與公害問題防制: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的防制;
(2)飲水衛生的改善:飲用水的水源清潔、畜水池及水塔的定期清洗等工作;
(3)社區食品環境衛生的改善:注意食品在料理過程的衛生、食品儲存、冷藏的衛生、廚房周圍的環境衛生等;
(4)病媒管制:空地、空屋的積水處理,垃圾堆積處、廚餘回收處、排水溝的清理等;
(5)房屋衛生:違章建築的處理、通風、採光等衛生問題;
(6)流浪動物管理:注意動物的病媒對衛生及安全的影響;
(7)環境清潔與美化綠化管理:注意垃圾的處理、社區的美化綠化、公園的管理維護等;
(8)資源回收管理: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等 [5]。
「低碳社區」的環保規劃,可將「綠建築」列入社區發展的重點,建造具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適的環境空間。綠建築的指標包括:
(1)生物多樣性指標;
(2)綠化指標;
(3)基地保水指標;
(4)日常節能指標;
(5)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6)廢棄物減量指標;
(7)水資源指標;
(8)污水與垃圾改善指標;
(9)室內健康與環境指標 [8] [17]。
(三)社區健康照顧的改善方式:
社區環境的改善,推動「綠色社區」、「低碳社區」的環境,是建構社區健康保障的基礎。經由社區環境的改善,才能提供社區居民健康的環境。橘色科技可以結合社區環境的改善,以「健康科技」的觀點建構社區的健康環境,例如:垃圾的減量、水源的保護、空氣品質的改善、資源的回收、毒害物品的防治、噪音的防治。現在社會面臨高齡化的社會,政府推動長期照顧的政策,有些長期照顧中心機構配合成立,包括提供居家式服務、社區式服務、機構住宿式服務、綜合式服務。橘色科技的工作可以配合長期照顧的政策,協助社區長期照顧機構,協助關懷服務、生活照顧服務、餐飲服務、輔具服務、心理諮商服務、家屬教育服務、交通接送服務、喘息服務等。橘色科技的工作可以結合「醫院」的資源,規劃社區的「醫療看護」服務、「社區公共衛生」諮詢服務、「社區里民健康檢查」服務、「社區捐血」服務、「社區義診」服務等內容。有些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而藉由雲端技術發展遠端醫療看護。橘色科技的工作可結合學校的資源,由學生進行社區服務的工作,包括「醫學院」學生的「社區義診」服務、「健康教育」宣導服務、「復健治療」服務、「心理諮商」服務[10][11]。
(四)社區資訊的改善方式:
雲端運算是目前政府推動的重要資訊工作,而社區管理可藉由政府的雲端資訊建構聯結的工作。 社區管理可藉由政府的公用雲端,再自行發展自用雲端建構整合的平台架構。雲端軟體服務,可擴及一般民眾使用的電腦網路或手機視訊,收發電子郵件及各種應用。電腦網路與手機通訊的產品可以應用橘色科技加以設計。因為不同社區各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住戶、建築物特性,所以在發展自用雲端的平台架構時應考量不同的需求特性。以社區的環境管理、安全管理應考量的雲端平台需求特性加以說明:
(1)環境管理資訊架構:在不同區域應注意當地的空氣品質資訊、飲水品質資訊、衛生環境資訊。在工業區域應注意空氣污染、廢水處理、土壤污染的監測資料。在高山區域應注意土壤的資訊;在颱風季節應注意土石流的監測資料。不同社區可藉由監測裝置、地理資訊系統、全球定位系統、雲端運算技術、網際網路資訊系統來做環境分析。
(2)安全管理資訊架構:有些社區有廣泛活動的空間,有些社區在狭窄的空間,管理重點各有不同。就公寓大廈的建築特性而言,防火防災的社區安全工作是重點,而藉由公共警消聯絡系統、門禁監督資訊系統、雲端運算技術、網際網路資訊系統發展社區安全管理是可行的方向 [6]。
(五)社區文化的改善方式:
社區文化工作可以納入「社區總體營造」的規劃範圍,規劃「人」「文」「地」「產」「景」的工作,並推廣文化創意產業。政府文化建設委員會有關「社區總體營造」的補助,包括社區影像、社區刊物、地方文史、社區學習、文學藝術、社區工藝、傳統藝術、表演藝術、藝術創作、生態保育、文化資產、社區產業、社區其他文化相關項目。橘色科技可以考量在「地區產業」文化創意產品加入「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的設計方案。橘色科技可以考量在「社區學習」項目協助社區大學的教育、關懷社區弱勢族群的教育。橘色科技可以考量在「社區文學藝術」、「社區工藝藝術」、「社區傳統藝術」、「社區表演藝術」項目協助社區發展相關的藝術社團,增進社區的幸福感受。橘色科技可以考量結合「社區經濟產業服務」,關懷社區的「工作就業」、「經濟弱勢居民」問題,協助社區發展「經濟產業」、「文化創意產業」。
上述有關「社區總體營造」的項目,可結合社區的志工組織,由志工團隊進行社區服務的工作。可結合學校的資源,由學生進行社區服務的工作。例如:(1)「社區營造的改善服務」:包括「社區總體營造計劃書編製」、「社區志工團隊訓練」、「社區大學課程規劃」、「社區巡守隊訓練」、「社區節慶活動規劃」、「社區體育場所規劃」等項目;(2)「社區環境的改善服務」:包括社區的「環境整潔」、「節能減碳規劃」、「空氣環境品質監測」、「地質污染監測」、「流浪動物管理」、「垃圾分類管理」、「資源回收管理」、「颱風淹水監測」等服務項目;(3)「社區健康照顧的改善服務」:包括社區的「社區義診服務」、「健康教育宣導服務」、「復健治療服務」、「心理諮商服務」、「長期照顧機構志工服務」、「偏鄉醫療關懷服務」、「偏鄉醫療資訊服務」、「災區醫療服務」、「社區街友關懷服務」等服務項目;(4)「社區資訊的改善服務」:包括社區的「網路管理服務」、「社區安全資訊管理諮詢服務」、「社區網站使用服務」、「資訊教育服務」、「網路教育服務」、「電腦維修服務」、「環境監測管理服務」、「遠端醫療的視訊服務」、「新住民教學服務」等服務項目;(5) 「社區文化的改善服務」:包括社區的「文史資料調查」、「社區報刊編輯」、「文獻資料編輯」、「新住民語文教學服務」、「文化資產調查」、「社區影像編輯」、「社區古蹟整修」、「表演藝術」等服務項目。
橘色科技在社區的推動績效與評估管理,可配合平衡計分卡的四大構面來建構層級架構,配合整體規劃構想與願景目標,建構績效指標。上述有關「社區總體營造」的項目,因為不同的社區有相關對應的不同「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需就不同社區的特點與可行方式加以規劃,建構績效評估指標。不同社區的績效評估指標特點與社區的「改善項目」有關。例如:有些社區有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地質污染、空氣污染、流浪動物、 颱風淹水...等等的改善項目, 社區應以「改善項目」解決實際問題。有關改善項目的成效,其推動方式可考量採用規劃、執行、管理、檢討、改進行動等步驟來評核成效。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與發展,以達成橘色科技相關「健康設計」、「幸福設計」、「關懷設計」理念融入社區的發展。
(1)橘色科技的推動層面很廣泛,本研究探討橘色科技應用於社區的規劃,並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法,包括社區營造的改善方式、社區環境的改善方式、社區健康照顧的改善方式、社區資訊的改善方式、社區文化的改善方式。但不同的社區有相關對應的不同「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需就不同社區的特點與可行方式加以規劃。
(2)橘色科技在社區的推動,需配合社區的資源與組織來執行,可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活動中心」、「社區關懷據點」、「社區長期照顧機構」來引導社區發展,實現「健康社區」、「低碳社區」、「幸福社區」、「永續發展社區」的願景。
(3)橘色科技在社區的推動績效與評估管理,可配合平衡計分卡的四大構面來建構層級架構,配合整體規劃構想與願景目標,建構績效指標。橘色科技在社區的推動需要結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培養社區住民的「健康」、「幸福」、「關懷」價值理念。
六、參考文獻
1.王駿發,橘色科技的發展與挑戰,科學發展,463期,pp.64-71,臺灣,2011.7.
2.王駿發,“橘色科技的源起與發展”,科學發展,466期,pp.6-9,臺灣,2011.10.
3.王駿發,當橘色科技碰到綠色科技:邁向更幸福之科技人生,NCKU Magazine,237期,pp.66-71,2012
4.許夢吟,整合橘色與綠色科技觀點於智慧型教學場域節能產品設計開發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生活產品設計系碩士論文,2016
5.許績興,綠色社區的規劃與環境評估,2008土木工程與物業管理研討會,桃園縣,清雲科技大學,pp.183-189,2008.6.5.
6.許績興,雲端運算應用在社區的管理探討,2011土木工程與物業管理研討會,桃園縣,清雲科技大學,pp.87-93,2011.5.20.
7.許績興,巫明通,劉韋良,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指數的分析,2013全國管理實務暨學術研討會,桃園縣,健行科技大學,2013.5.16
8.許績興,綠色校園的設施改善探討,2014土木工程與防災研討會,桃園縣,健行科技大學,pp.126-129,2014.5.15
9.許績興,低碳環保教育的學習認知探討,2015強化學生學習成效學術研討會,桃園市,桃園創新技術學院,2015.11.5
10.許績興,社區的服務學習課程設計探討, 2015特色課程暨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桃園市,桃園創新技術學院,2015.11.5
11.許績興,橘色科技融合服務學習課程的探討,2016特色課程暨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桃園市,南亞技術學院,2016.12.29
12.黃靖純,綠色科技與橘色科技應用於建築立面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福利機構建築為例,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15.
13.劉仲矩、陳文川,“橘色科技運用於雲端服務重要性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11卷,第2期,pp.159-173,2014.7.
14.Kaplan, R.S. and D.P. Norton (2001).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5.Kaplan, R.S. and D.P. Norton (2004). Strategy map: 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6.PAS 2050網站http://www.bsi-global.com
17.綠建築案例網站 (臺灣綠建築發展協會網站), http://www.taiwangbc.org.tw/tw
18.環境保護署網站,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 http://estc10.estc.tw/ghgrule/organization/division_2.asp
HOT 熱門文章
【零碳快訊】2024-02-06
【反貪腐專欄】2024-05-06
【國際標準新知】2024-12-05
【國際標準新知】2024-09-02
【專欄文章】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