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電子報

月刊專欄

期別選擇
期別:235
發布日期:2025-04-23
閱覽人數:29
推動 ESG,強化企業永續競爭力(上)

ESG 浪潮風起雲湧

近幾年國際投資界中吹起了 ESG 的風潮,不同於過去的 CSR 只著重於企業端的社會責任,此處所提的 ESG 則更重視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攸關投資的指標。


過去,投資方在評估一家上市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多以財務方面的數據資料做為判定的依據。然而近年來,主管機關和投資人開始意識到,企業的財務報告並無法充分反應企業的經營現況,如食品安全、環保、勞資關係等議題,而這些議題會造成投資人的擔憂與主管機關在管理上的壓力;再者,現代企業經營將無可避免地面對許多新興的挑戰,如數位轉型所衍生的資訊安全風險、國際持續關注的人權風險以及越來越嚴重的氣候變遷風險,這些都無法在財務報告中完整呈現。


隨著全球企業面臨日益複雜的議題,許多投資者都認為傳統的投資方向必須加以改變,而且已有指標性的投資者開始以新的投資觀點來進行操作,如在 2020 年,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貝萊德宣布決定將其 7 萬億美元現金投資在更加關注氣候變化與永續發展議題的企業。該基金推動企業披露更多有關 ESG 風險的資訊,並提供更多支持給更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企業。根據貝萊德的首次全球客戶永續投資調查,2019 年對 ESG 公司的投資金額僅有 4.5 億美元,而到了 2020 年,該項投資金額已激增為 230 億美元。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可持續投資已超過 30 萬億美元。探究投資金額加速成長的原因,主要是社會、政府和消費者更加關注企業所影響的層面,以及投資者和高階管理者皆意識到強有力的 ESG 主張確實可以保障企業長期的成功。


金管會為因應國際永續趨勢,於 2020~2023 年推動「公司治理 3.0-永續發展藍圖」,要求企業於編制 2022 年永續報告書時,須導入 TCFD 與 SASB 準則,系統化管理氣候相關的財務衝擊。此外,為提升揭露品質,要求符合規定之上市櫃公司所編製的 2021 年永續報告書應取得第三方驗證,敦促企業重視揭露內容的正確性,以避免誤導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期待或引發漂綠的爭議。受到全球品牌大廠推動與倡導的影響,市場對於 ESG 的重視度不斷提昇,消費者不再只是購買商品或服務,更是尋求一種認同感,以往購買行為主要是在價格、品質、服務等條件中選擇,現在更關切企業是否對環保議題做出貢獻,以及盡到社會公民的責任。


綜上所述,不論是投資機構、主管機關或消費市場,大家都在關注 ESG,並視 ESG 管理為企業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而隨著供應鏈中的大企業愈來愈被要求擴大對 ESG 的監督與控制,中小企業供應商也會同樣被要求重視 ESG。這股風潮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更加蓬勃,因此企業應積極落實 ESG 的推動,透過永續的視角檢視企業韌性,掌握風險與機會,同時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更好的溝通,及早因應永續轉型,為未來業務尋找更多新的機會。


了解 ESG 與 CSR 之間的關係

ESG 是由三個英文單字的首字母所組合而成的,分別意指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ESG 的概念最早於 2005 年由聯合國提出,此後被視為評估一間企業永續經營力的指標。


與 ESG 有關聯的概念是 CSR(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由聯合國秘書長於 1999 年提出倡議,要求企業落實 CSR。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義,CSR 指企業貢獻經濟發展的同時,承諾遵守道德規範、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社區及社會的生活品質。早在 1923 年,英國學者 Oliver Sheldon 所著之「管理哲學」一書就提及了類似的想法:「企業能賺取獲利,很多時候不光是因自身的實力,而是整體社會的進步與制度的完善,方能造就一個讓商業活動得以順暢運作的自由市場。」因此企業若想追求真正長遠的獲利,就不該只把 Milton Friedman「股東利益極大化」的理論奉為圭臬,而是應以更廣泛地投入諸如勞工權益、環境永續、公平交易、乃至慈善與捐助等議題及活動的方式來回饋社會。可惜 CSR 只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及規範,很容易出現認知偏差與「漂綠」的行為,所以後來就發展出了 ESG 之具體實踐原則,根據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等三大面向所衍伸出的指標來衡量企業永續發展的表現。

ESG 評級是用來衡量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為了評級的公正性,負責執行的通常是第三方機構,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共有 600 多種不同的 ESG 評級機制,企業可根據自身產業的規模、特性選擇適合自己的 ESG 評級機制。以 MSCI ESG 評級報告為例,MSCI ESG 從三大面向展開 10 個不同主題,並透過這 10 個主題所發展出的 35 個指標為企業進行評級,再根據企業 ESG 風險暴露程度以及相較於同業的風險管控能力進行評分,級別從最高分 AAA 至最低分 CCC,其評分結果公開於其網頁中供所有人查詢。


推動 ESG 可能獲得的益處

促進收入增長:

強有力的 ESG 主張有助於公司開拓新市場並擴展到現有市場。麥肯錫的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客戶表示願意為「綠色環保」付費。儘管在實踐中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包括拒絕多付 1 % 的客戶,但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有超過 70 % 的消費者涉及多個行業的採購,包括汽車、建築、電子和包裝類別,他們表示如果綠色產品能符合與非綠色替代品相同的性能標準,他們願意為該綠色產品支付 5 % 的額外費用。


大幅降低成本:

有效執行 ESG 可因應原物料、能源成本不斷上升與邊境碳關稅的問題。以 3M 公司為例,其自 1975 年推出 3Ps 計劃(Pollution Prevention Pays,污染預防支付)以來,已節省至少 22 億美元的成本支出。該計劃是透過重新配製產品、改進製造工藝、重新設計設備以及回收與再利用生產廢物來預先防止污染。此外,聯邦快遞計畫在 2040 年之前,將其總數達 35,000 輛車的車隊全部轉換為電動車,迄今為止雖僅轉換 20 %,卻已然減少超過 5,000 萬加侖的燃料消耗。


減少監管和法律干預:

掌握世界趨勢的價值主張能使公司獲得更大的策略自由,並緩解監管壓力。從各行各業的案例中,我們看到 ESG 的優秀表現不但有助於公司降低受到政府牽制的風險,還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根據麥肯錫的分析,通常三分之一的企業利潤面臨國家干預的風險。 以特斯拉所生產的電動車為例,因搭上全球減碳潮流,將碳排放額度轉賣給無法達標的車廠,為企業增加巨額的碳權收入。


提高員工生產力:

強有力的 ESG 主張可以幫助公司吸引和留住優質員工,透過灌輸目標感促使員工態度轉趨積極,進而提高整體生產力。倫敦商學院的 Alex Edmans 發現,入選《財富》雜誌「最適合工作的 100 家公司」名單的公司,每年的股票回報率比同業高出 2.3 % 至 3.8 %。相反地,較弱的 ESG 主張會拖累生產力,最明顯的表徵就是發生罷工行動、員工放慢工作速度等行為。


投資與資產優化:

強有力的 ESG 主張可藉由將資金分配給更有希望與持續性高的機會來提高投資報酬率,如投資再生能源;還能幫助公司避免因長期環境問題而無法獲得回報的擱淺投資,如繼續依賴高耗能的工廠和設備會讓企業逐漸失去成本競爭力,雖更新設備可能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但後續回收的效益可能比預期高出許多。

【 下接 2022 年 4 月  NO. 236 月刊 】


參考來源:

● https://theworldshouldbe.org/2020/12/27/esg%e7%9f%a5%e5%a4%9a%e5%b0%91%ef%bc%9f/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727

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08250004&dtable=News

https://www.stockfeel.com.tw/esg-djsi-msci-esg-index-ftse4good-index/

https://www.mckinsey.com/~/media/McKinsey/

上一篇:世界衛生日:給予護理師和助產士支持
下一篇:IATF 汽車近期發佈消息通知
月刊專欄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北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台中聯絡處)

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總部(高雄聯絡處)

Copyright © 2022 BellCERT Group TAIWAN.